二 初见(1 / 2)

这庄主杨太公,年逾古稀,已是八十有一。庄上共有三百多人,多数都是杨姓族人,另有几十名柳姓佃户。杨家庄乃是太公祖上迁徙至此,至今已有百余年。太公本有儿子孙子,据传业已早逝。如今只得一重孙在世,唤作杨大少,今年八岁。这大少虽然只有八岁,胸中颇读诗书,才思相当敏捷,太公自然疼爱有加。太公堂兄弟后人可算枝繁叶茂,有孙子六人,他们又各得一子,按照出生先后分别叫作二少、三少、四少、五少、六少、七少。六少加上大少,兄弟七人被外庄称呼为“杨庄七少”。七少都叫太公为太爷。太公学识渊博,将庄内一处空房设作私塾,取名木易书院,凡远近孩童皆可免费入学读书。孩童毕竟还很年幼,多数来了也只喜爱玩闹,太公也不十分在意。这不,七少又逃学四处游玩去了。

兄弟七人跑到一大片油菜田中,正值暮春时节,田里开满了金色的油菜花。远远望去,一片黄色海洋;微风一吹,花香溢满全庄。七人钻入田中捉迷藏,若非一连串欢声笑语,别人是万万不会知道他们躲到了这里。

只听二少说道:“我们之中还是老四身子灵巧,每次他躲的地方我们都很难找到,二哥服你!”说罢朝四少竖起了大拇指。这七人年龄相差无几,大少与二少都是八岁,大少只是大了一个月份。三少是七岁。四少与五少同为六岁,四少大了三个月份。六少与七少又都是五岁,六少大了半岁。

大少也说:“是的。”

四少嘿嘿一笑:“那是自然!”

三少不以为然地说:“老四你可真不害臊,兄弟们一夸你,你非但不谦虚,反而更得意。”

“三哥这话不对,谦虚又不能当饭吃,是吧?”四少接过话。

兄弟七人一起哈哈大笑起来。

这时六少突然问起:“哥哥们长大了都有什么打算?”别看他只有五岁,可是聪明劲儿不比老四差,平时也总有一些古灵精怪的想法。

“大哥先说。”二少提议。

“男儿志在四方,我长大了必建一番功业。”大少说罢,众人俱都拍掌叫好。

二少接着说道:“我也要成为大哥那样的人,甚至要更加优秀!”

“好哇!”齐声喝彩。

三少沉思片刻,说道:“我愿一生追随大哥。”

四少笑着说道:“我将来长大了要当个大官,而且是个好大官。”众人又都大笑起来。

这五少平日话极少,轮到他了,他先是憨笑一番,然后使劲抓着头皮想了半天,最后冒出了四个字:“还不晓得。”众人又是一片笑声。

六少应该是早就想好了,直接说道:“我长大了一定要娶个漂亮媳妇儿。”“老六果然心思活泛。”其余六人一起夸赞。六少又问七少:“七弟你呢?”

七少眨了眨大眼睛,天真地道:“我嘛,有好吃的好玩的就行啦!”

兄弟七人还在谈论着彼此的抱负,突然一个声音传来:“你们几个是不是在田里玩耍?害我找了半天!快随我回学堂,你们太爷让我找到你们。”七人一听,原来是二叔的声音。二叔为人憨厚耿直,太公差他找人自然没错。只是这二少的性子一点不随他爹,多了几分狡黠。七人刚走出来,二叔上去就给二少头上凿了几个栗暴,又对三少、四少、五少、六少、七少一顿喝斥,唯独没有教训大少。虽然如此,大少心里反而过意不去,正是因为他连累众兄弟受罚,因此内心颇有歉意。二少挨了一顿打,心里忿忿不平:凭什么做错了事就我一人挨打?要么都不打,要么都挨打,更何况是大少带的头,要打也是先打他!

七人迅速赶回书院,太公脸有愠色,一来因为他们带头逃学,二来他们在田里玩耍,踩踏和躺睡弄坏了许多油菜,二叔回来肯定告了一状。于是太公罚他们站在门口听讲。只听太公说道:“今天我要跟大家讲一位我们大唐颇具盛名的诗人,他的名字叫作李太白。这李太白年幼的时候,也跟你们一样,也是非常贪玩。不仅读书不用功,还带头逃学。一天,他又趁先生不注意,偷偷溜下山去。山下是一条小溪,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拿着一根铁杵,在一块大石上慢慢地磨着。李白觉得奇怪,于是上前问道:‘老婆婆,你磨这铁杵有何用?’老婆婆一边磨一边头也不抬地回答说:‘我要把它磨成一根绣花针!’李白心想这是不可能完成的,又问:‘那得磨到几时?’老婆婆意味深长地说:‘孩子,世上无难事,因为有心人;只要功夫深,铁杵终成针。’李白恍然大悟,立刻返回山上,开始用功读书。后来终于学有所成,写下了名震一时的诗篇《蜀道难》。我们听完了关于他的故事,现在来学习他这首诗。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