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三国道教111(1 / 2)

太平道是古代的一种宗教,创始人为张角。

张角以黄天为至上神,认为黄神开天辟地,创造出人类,又信奉黄帝和老子,认为黄帝时的天下是太平世界,是人类最美好的事情。

在这个太平世界里,既无剥削压迫,也无饥寒病灾,更无诈骗偷盗,人人自由幸福。

在此基础上,张角提出了“致太平”理想,这也是太平道的基本教义和宗教理想。

太平道创建背景,东汉末年,政治黑暗,民生凋敝。朝廷内,宦官与外戚尔虞我诈,轮番乱政。

地方上,豪强地主与割据军阀为非作歹,又逢连年灾荒,以致出现“死相枕藉”、“民相食”的人间惨剧。

这种广大民众无生路的时势下,冀州巨鹿人张角创立了太平道,组建黄巾军,提出“致太平”的理想。

以善道教化百姓,以推翻黑暗的东汉反动统治者为目标,以公正的眼光来看,黄巾军无疑是正义之举,终因缺乏经验而失败。

初钜鹿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奉事黄老道,蓄养弟子跪拜首过。符水呪说以疗病,病者甚愈,百姓信向之。

角派遣弟子八人使于四方,以善道教化天下,转相诳惑,十余年间,众徒数十万,连结郡国,自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入州之人无不毕应

张角为太平道,师持九节杖为符祝,教病人叩头思过,因以符水饮之,病或自愈者,则云此人信道;其或不愈,则云不信道。

初,顺帝时,琅琊宫崇旨阙,上其师于吉,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百七十卷,皆缥白素朱介,青首朱目,号《太平青领书》,其言以阴阳五行为家而多巫觋杂语。

有司奏崇所上妖妄不经,乃收藏之。后张角颇有其书焉。

《太平经》说:“老子者,得道之大圣,幽明所共师者也。应感则变化随方,功成则隐沦常住。住无所住,常元不在。……周流六虚,教化三界,出世间法,在世间法,有为无为,莫不毕究。”

“太平道”的开始,缘起于事奉“黄老道”。它的主要经典则是《太平经》。

最初出现在农民大众面前,是一个善道教化大贤良师,约在东汉灵帝建宁年,张角开始其布道传教活动。

他通过为人符咒治病的方式,广泛地在社会上活动,大收徒众,发展力量,扩大影响。

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张角所创立的太平道发展成为遍布青、徐、幽、荆、扬、兖、冀、豫八个州,连结郡国,道徒达几十万的黄老道组织。

张角传道的方式,在史书中有较多的记载。巨鹿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奉事黄老道,畜养弟子,跪拜首过,符水咒说以疗病,病者颇愈,百姓信向之。

太平道者,师持九节杖,为符祝,教人叩头思过,因以符水饮之。得病或日浅而愈者,则云此人信道。

其或不愈,则云此人不信道。从这些记载看出,张角的传道活动,主要是以符水、符咒为人治病,同时还广招弟子,派遣弟子八人奔赴四方,以善道教化天下。

此外,张角对道徒所宣传的教义中,融合了《太平经》和黄老道的思想。

战国中期起,神仙思想便在楚地及燕齐地区流行。西汉中期以后,方仙道由于方术少验,受到社会舆论攻击。

仅靠阴阳五行说,也显得理论色彩单薄,同时黄老在政治上日益失势萎缩,加之确有可供方仙道依附和发挥的神秘主义内涵,黄老学与神仙术遂逐渐结合在了一起。

《后汉书·逸民列传·矫慎》记:“矫慎字仲彦,扶风茂陵人也。少好黄老,隐遁山谷,因穴为室,仰慕松、乔导引之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