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一夫一妻独生子(9)(1 / 2)
原本以为他们只是一时兴头的黎清,每日跟着他们,时不时还得担任助教负责陪皇帝过招,给太子喂招,从一开始还留手小心翼翼的,到如今已经麻木的习惯性成为合格的工具人。
他们父子在强身练武其乐融融,内阁的几位大佬却被嬴政留下的“作业”难为得眉头紧皱,眼皮直跳。
因为程敏政的案子,礼部吏部户部进去了四个侍郎,礼部尚书告病不在,今日来的便是礼部侍郎王华,正是《论西北边疆防备等八事疏》作者王守仁的亲爹,成化十七年辛丑科的状元,对科举的流程无论是应试还是出题都无比熟悉。
原本若不是因为王守仁参加今科会试,那出任副主考的就是王华而非程敏政,原本程敏政入狱,嬴政这次又将几个侍郎送去诏狱跟他作伴,王华自己也摘了官帽在家中惴惴不安地等着锦衣卫,可等来等去,没等到锦衣卫,反而等到几位内阁大佬找他去文华殿议事,讨论的就是他儿子上的这道奏疏。
老实说,王守仁上书之前,王华都没来得及看一眼,但凡他多看一眼,也不会让儿子贸贸然上这么一封奏疏。
自从弘治五年(1492年)叶淇改开中法折色收银换盐引之后,盐税大增,仅此一项,每年盐税的收入甚至比永乐年间高出近八倍。朝中百官无不赞叹叶淇经济有道,为国库增收。
可王守仁所言边疆之事,其中就有一条,自从开中折色之后,九边重镇的物价日涨,粮价尤其暴涨,导致边镇军户和百姓入不敷出,多有逃荒者,抛废了大量农田,无人耕作,又变成了昔日的荒地。
那些边镇周围的村镇农田,有不少原本是盐商为了降低运粮成本,雇佣农民前去种田,如今已经不用再运粮给边镇换取盐引,他们自然也就不愿再劳心费力地经营边镇的农田。
农田之利,如何比得上食盐之利。尤其是在边镇地区,土地贫瘠,产出极低,人工成本算上,远不如在江南玉米之地一年两熟的稻米之利。
而留在边镇的农民,土地本就是商户或者军镇所有,单靠种地,交了地租和粮税之后,自己都吃不饱,原本还能靠着主家生活,现在没了主家倒贴的本钱,没了商户的巡逻队守着,面对沉重的赋税和贫瘠的产出,动辄还有关外来的蒙古兵劫掠,他们自己就很难再靠种地生存,举家抛荒逃难的,一日多过一日。
王守仁这次去九边治丧的同时,也观察了边疆军务和民政情况,发现这才不过短短六七年时间,九边军镇周围的村落和田地就空了不少,长此以往,九边人口越来越少,单靠军镇维持防备,后勤的成本倍增不说,防守的战线拉长,总有疏漏之处,会给外敌以可趁之机。
他这才顾不得与父亲商量,就急急将自己一路见闻写成奏折上书。
可他完全没想过,这开中折色,是本朝内阁最大的“政绩”之一,他如此一来,等于将功绩抹煞不说,还给他们扣上了一顶“举措不当,有碍边防”的帽子,这让内阁大佬们,如何能正视这封奏疏。
王华到的时候,显然已是内阁讨论良久都没有决议之时,一看到他来,连素来脾气好也夸赞过王守仁有状元之才的李东阳,都忍不住向他说道:“德辉有子若此,目光独到,锋芒毕露,灼灼如日之辉,真是连老夫都羡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