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双屿风云34(1 / 2)
贾蔷道:“姨母,我记得梅山岛离明州城并不遥远,原本可从水路抵达。为何如今要车船轮换,舟车劳顿两日方能抵达?”
李夫人叹了口气道:“蔷哥你说的这些已经是百多年前的往事了。曾经佛郎机人盘踞在双屿港,在六横与梅山间经营贸易,甚是兴旺。
彼时常有大船由双屿经甬江驶往明州城。但后来不知为何得罪了朝廷,圣上派人捣毁了港口。此处的航道从此没落,实在可惜啊。”
李夫人的叹息令贾蔷心中灵光一现,倒想起史书上所记载的双屿港口的辉煌历史。
在明朝嘉靖年间,位于梅山岛和六横岛之间的双屿港已经是千帆竞发、商贾云集的“国际贸易中心”了。
双屿港原本只是一个闽浙海商季节性的停靠点,在中国、日本、葡萄牙、南洋各国海商势力的共同助力下逐渐成为中国东南沿海沟通日本、闽浙、满剌加三角贸易的中心地点,掌控了东亚海洋贸易的枢纽。
据史料记载,当时仅一个月从外洋来的商船就达1290余艘,在岛上居住的葡萄牙人有1000余人。
这些葡萄牙人还有日本人及南洋各国人把欧洲、日本等国家的白银源源不断运往这里,用来换取中国的丝绸、瓷器、铁器和药材等。彼时世界各地的商品都能够在这里进行交换、中转和集散。
这一时期的宁波被历史学家称为“十六世纪的上海”。
当时出任闽浙海道巡抚的米纨在《双屿镇港工完事疏》中称:“双桅、三桅连樯而来,愚下之民,一叶之艇,送一瓜、运一樽,率得厚利,”贸易的兴旺繁荣可见一斑。
双屿港所在的六横岛古称黄公山,位于如今的舟山群岛南部。其名字来源于岛上六条东西走向山脉。整体地势北高南低,海岸线曲折。其西部佛渡岛与六横岛相距约两公里。
六横岛位于南洋诸国、朝鲜、日本等贡使入明的必经之路上,东接太平洋,西连印度洋,船只往来频繁,是一个较为成熟的水路航标。
此外六横岛附近岛屿、岛礁众多,一旦半路或是在六横岛遭遇意外,也较易就近转移或是躲藏。
六横的深水泊位,足够建一个大型深水港口,且紧靠国际航线。且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长年不冻。海岛海岸线极为曲折,有利船只躲避夏季台风和冬季寒冷的北风。海岸水深极深且深水线长,可同时容纳多艘货运船只靠岸。
六横岛附近物产丰富。舟山本身渔业发达,民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生活物资充足。
以明州为起始点,明朝贸易网络延至朝鲜、日本,乃至非洲东海岸和南北美洲等地。
背靠江南广大的经济腹地,面朝广阔无垠的滚滚大海,位于南北海上航线中点和长江入海交汇点的舟山成为中国连接大陆与海洋的重要场所。
明代中期,江南已经成为中国内地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优越的天然条件使江南地区自古以来便依靠枕江靠海的区位优势发展其海洋经济,随之拥有了海洋文化,形成了海洋社会。
六横岛位于浙江地区外海,背靠广袤富饶的江南腹地。在双屿港内进行贸易的海商多来自于浙闽地区。来自南洋各国、葡萄牙、日本的海商也多将中国江南地区作为主要商品采购和销售的目的地。
双屿通过宁波这一门户以及其发达的水陆交通网络能够迅速将陆地贸易网扩展至整个江南地区。
明朝中后期,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等地区手工业发展迅速,宁绍平原和苏南地区棉花产量迅速增加,余姚“浙花”成为当时棉花种植的代表性作物,松江府更是成为全国闻名的棉布生产基地。
葡萄牙人对日贸易的开辟,使双屿成为联结东南亚、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大三角贸易市场的中心,促进了双屿国际贸易的繁荣和葡萄牙人居留地的发展。
来自亚洲各地、甚至欧洲的商品都在这里交换、中转和集散,东亚海上贸易体系终于破土而出。
正当双屿港蓬勃发展,中国私商、倭人和葡萄牙人在闽浙沿海大肆从事走私活动,甚至东阁大学士谢迁在余姚的宅第亦遭劫掠,,从而引发了朝廷的报复。
明朝廷派遣右副都御史朱纨巡抚闽浙,以图恢复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