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形势严峻(1 / 2)

进入11月份,雨水跟往年一样如期而至,一年一度的雨季到来了。

正在此时,刚刚经过整训,离开卡普阿斯的兰芳独立军,也顺利地在桑高城地区安顿了下来。

严格来说,此时的桑高还算不上一座城市。

只是在兰芳建国后,大量来自华国南部的移民涌入婆罗洲。

而作为兰芳共和国首府的坤甸城,一时容纳不下那么多人口,便有一部分华国移民沿着卡普阿斯河顺流而上,来到如今被称为桑高城的这块地方定居。

时间日久,越来越多的华人移民到来,加上原本就生活在附近的许多当地土著部落,为了摆脱原本刀耕火种的原始穷困生活,逐渐聚拢到桑高附近定居,这才有了如今的桑高城。

而罗忠信他们之所以将桑高,选为出山之后的第一处驻地,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地理位置优越;

桑高的位置,恰好与坤甸城、古晋城形成一个三角形,桑高距离两地大约都在100公里左右,而坤甸与古晋之间的直线距离则大约是200公里。

部队驻扎在这里,周围100公里半径之内,北有古晋,西有坤甸,东北方向则是卡普阿斯山脉外围。

只要保持足够的警惕,基本可以保证队伍进退自如,只要保持谨慎,足以回避遭到敌方大部队包围的风险;

另一方面,婆罗洲岛内河网密布;

从桑高出发,乘船沿卡普阿斯河顺流而下,大约经过一昼夜的行程,即可抵达位于该河入海口附近的坤甸城。

而目前,无论是荷兰殖民军还是坤甸城,都没有严密监控水道的实力。

有这条水路的存在,无论对人员还是装备的转移,甚至坤甸城中已经被罗忠信纳入计划的兵工生产设备转移,便捷的水路运输,都将提供极大的便利。

桑高城西南约10公里的一处村落,因为大多数居民都是来自嘉应州的淘金矿工后代,其中最初一代移民大都来自大埔,这个村子被思念故土的先民们命名为小埔村,如今则刚刚成为了兰芳独立军的第一处根据地。

11月25日晚,村子边缘一处带着明显新近翻修痕迹的小院内。

罗忠信、温仲义和一众兰芳独立军军官们,以及小埔村村长杨富民等人,正在进行一场独立军的内部会议。

按照会议议程,刚刚完成侦察任务返回根据地的陈季礼,正在汇报任务完成情况。

“古晋方面的情况就是这样,荷兰人的队伍就驻扎在古晋城里,自从进入雨季以来,基本没有大规模出动过。偶尔有一两支二十人小队会出城,都是带着一些仆从军,追索出现在古晋附近的抵抗军。”

陈季礼拿起身前的茶碗,将已经凉透的茶水一口饮尽,才继续开口。

“不过根据我们的了解,其他几支比较活跃的抵抗军,前阵子也遭到了叛徒出卖和荷兰人的围剿,跟我们遇到的情况差不多,在遭到严重损失后,他们有一部分人冲进了卡普阿斯山脉,少部分则撤向了泗务方向。”

温仲义也在这个时候开口补充,

“连长,我们最近在招兵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几位弟兄,说是原本来自其他抵抗队伍,前一阵被荷兰人打散,跟季礼那边的消息对上了。”

罗忠信点了点头表示明白,然后示意陈季礼继续,他则低头看着面前桌上摊开的简易地图。

这地图虽然简陋,却还是陈季礼跟他手下的侦察班战士,在整训期间接受了他本人的培训后,才好不容易制作出来的。

“至于坤甸方面,”陈季礼清了清嗓子,接着说道:

“刘家现在也就保持着名义上的领导,兰芳的政令几乎出不了坤甸城,岛上的本地部落大部分处于观望中,少部分则是直接加入仆从军,当了荷兰人的走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