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第二次战斗结算(1 / 2)

12月10日,结束了“大唐总长”禅让仪式,刚刚登上兰芳最高领袖位置的罗忠信罗总长,接下来的一整个白天,就马不停蹄地在行政院中开了一整天的会。

哪怕现在的兰芳已经在内外交迫中,几乎沦落到了“亡国”的边缘,总不能刚上任就摆烂吧?所以会还得开,事还得办。

当然,这个时候能参加最高层会议的人都没有傻子。

除非是迫在眉睫不得不处理的事务,没人会拿其他鸡毛蒜皮的事来触罗忠信的霉头,于是所有会议议程绝对精简,也没有出现什么推诿扯皮的戏码,能办的事——办,不能办的事——拖,不知道能不能办的——找总长拍板!

还好,虽然感到有些头疼,但罗忠信的思路依然清晰,今天会议中所确定的第一件事就是——军队编制和军饷。

是的,兰芳虽然行政机构上早就设立了国防部,但一直不设常设军队,而是采取“全民皆兵”的政策,全国上下“战时为兵,平时为民”。

这种制度在刚刚建国的那段时期,其实还是相当合适的。

毕竟当初的兰芳可谓偏安一隅,称得上是整个婆罗洲岛上的霸主,既没有太多外敌,内部也非常安稳。

来自华国的汉民们,凭借更加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以牺牲少部分经济利益的代价,就拉拢了整座岛上绝大部分的土著部落。

“坤甸王”罗芳伯后期的个人声望更是高到夸张的地步。这种情况下,耗费不菲且看起来容易出现不安定因素的常设军,就显得没有什么存在的必要了。

可惜,随着西方殖民主义风潮的兴起,新兴的西方工业国家,很快就将殖民主义的黑手伸向了全世界,历来物产丰饶且人口密集的亚洲,自然难以幸免。

就像现在入侵婆罗洲的荷兰人,兰芳的存在,已经成为阻碍他们统治和奴役婆罗洲的最后一块绊脚石。

另外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方面,那就是军饷。

兰芳独立军的所有成员,从当初加入抵抗军开始,就是没有军饷的,基本上都是靠着一腔热血,或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来支撑。

但以罗忠信超越时代的眼光来看,这显然只是理想主义者的美好愿景,纯粹、崇高、令人向往,却很难持久。

所以,在接过兰芳军政大权的第一时间,罗忠信就决定立刻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一方面,是成立常设军队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是解决现有部队的后顾之忧,同时满足进一步扩大部队编制,争取反殖民战争胜利的重要前提。

在两方面压力的共同作用下,罗忠信所提出的,有关于兰芳军队建设的新政府第一项决议,被行政部门迅速通过。

根据这项决议的内容,原兰芳独立军,将以完整编制加入兰芳共和国,并在此基础上迅速完成部队扩编。

按照罗忠信所提出的建议,第一阶段的目标,是将部队编制扩大至一个旅,下辖五个营,官兵总人数约为2500~2800人。

出于适应现实情况的原因考虑,罗忠信并没有选择马上在独立军中引入军衔制度,所有官兵还是以职务区分上下级,也按照职务发放军饷。

不过鉴于目前整个兰芳的财政相当窘迫,短期内所有人的军饷都无法足额发放,但国防部会出具正式的欠条,等财政状况缓解之后逐步补足。

当然,一整天的会议不可能只有这一项成果。

包括修改独立军之前的扩军计划,安排全面征兵工作,尽快恢复各大矿业公司的生产,完善并实施新的粮食收储制度,制定战时供应计划等诸多杂事,也都先交由有关各个部门进行推进。

至于罗忠信自己,在结束一连串会议后的第一时间,便返回了行政院旁边的临时住所。

此处紧邻行政院的客家排屋,原本用来给“大唐总长”和其他行政机构负责人,在工作期间临时休息的地方,现在则是被完整征用,成为罗忠信的临时私人住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