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首阳遇故交(2 / 2)

丁先生咳嗽了几下子小声说,道:‘没事的,我不喜欢吃这种油腻腻的东西,孩子喜欢吃就让孩子吃。听说你要去万年县吃席面。那张家二郎我可也是认识的,说来还有些交情,你也带我一起凑个热闹去。’

惠清道长说,道:‘人家女人生孩子度生死大劫,我去是以防万一救命的。又不是过寿娶妻周岁宴,你去干什么,人家生孩子从那死去活来的叫喊,去给人家念喜歌吗。你老老实实在这三岔口茶棚说书得了,怎么还跟小孩子一样呢。’

丁瞎子小声骂,道:‘你这杂毛老道埋汰谁。跟你说我是想进那大兴城,想去通义坊看看我闺女还活着吗?好几年都没见她给我捎信来了,我托人捎去的东西也都没有捎到闺女的手中。嗨,怕是不在了,如果还活着总想见一面,做梦总梦起她小时候的事来。’

惠清道长语气放缓些,道:“你就别去了,老道我替你到通义坊帮你打听打听,见到她把她带回来见你一面。你这眼睛啥也看不见,这十几里的路怎么走。”

惠清道长还想再劝劝丁瞎子,还没有等再说话呢,旁边耳朵好使的吴二插嘴,道:“道长我家有驴,骑我家的毛驴去大兴城,到了城里别忘记给我的驴喂草料饮水。”

丁瞎子,道:‘那就谢谢吴掌柜了,一定会伺候好驴儿吃喝的。’

惠清道长骂,道:“吴二,到了西市就把你这驴卖给杀驴卖肉的,叫你多事。”

惠清道长瞪了吴二一眼,吴二赶忙闭嘴。尴尬的哈哈笑着,听惠清道长这么说,也怕真给卖了,有心想把话给收回来,有些不好意思开口。

惠清道长,又道:‘瞎子,你真要去’

丁瞎子用手攥紧自己的竹仗,叹了口气,道:“兄长,你就带我去吧,她一个已经嫁人的女娘,夫家不会同意她出城来。这么多年没见她了,还不知道能活多久了。还是我亲自去见一见吧,嫁出去的姑娘出远门不方便,别被夫家呵斥了以后还要过日子呢。我也是想知道她过的好不好。”

惠清道长,道:‘那行,先喝茶一会让夏虞给你牵着驴。油饼也不能白让他吃。’

丁瞎子也笑言展开点头应是。

通义坊是胡汉杂居的坊室,午后的大兴城通义坊乱哄哄,坊内充斥着牛马屎尿味,环境极其差,张家住在这通义坊。

张家祖上是东汉末年凉州张绣,曾官拜扬武将军,也曾显赫一时。汉末三国的时期迁到咸阳,隋朝建新都城又迁入万年县通义坊中。

从东汉末年到了隋朝已经几百年几代人,张万岁这支人是张家大宗,人丁单薄几世单传。小宗人口繁茂,但都没有什么像样的人才能鼎立门户。家中人才凋零,家道算是中落,曾经显赫的张家也慢慢的被历史淡忘,借祖上的荣光,还能在京兆大兴城中还维持氏族体面,氏族排名时也能混个七品下,妥妥的寒门和氏族的分水线了。

张万岁家中兄弟四人,大哥张万龄,三弟,张万发,幺弟张万友,还有姐姐张广兰已经嫁人多年。

因家中老人的偏爱,多有不公,多吃多占,致使家中乌烟瘴气,一地鸡毛蒜皮,长辈们也不督促孩子们读书习武博取功名,整日里算计赚便宜吃亏的那点家庭琐事,好好的男子汉如深闺怨妇一般。

老太君偏向自己的长子嫡孙张万龄,老太爷更偏爱三子张万发,家主张金庭向着自己的小儿子张万友,四个孩子的母亲张王氏喜欢自己的二儿子张万岁。看似一家生活其乐融融,其实各管一头,宛然分家的趋势。

大兴城夏日是又热又潮,加之这个时期的关中气候湿润植被丰茂,降雨频繁,使得处在低洼处的通义坊在剩夏的时候格外的闷热潮湿,又地处两条河道相交处,河中盛产蛤蟆,从剩夏一直叫到入秋。加之坊中牲口多,驼铃马队声,牛羊群,使得住在坊中的住户们整个夏天都在烦躁的噪音中度过。

张家后宅主母房中,王氏咳嗽喘息声不断,哮喘已经很重,隔着几重院落也能听见王氏喘不上气的哮喘声音。王氏得这种病症已经七八年了,一直不见好转。老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得了病就连自己的夫君张金庭也不愿来这个院子里见王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