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结缘法帖68(1 / 2)

“小港莲子溪,二十五里到旧堤。”

大江南岸,望江驿,一位武者打扮的精悍汉子,扬声对院中围坐的众人道。

望江驿乃水陆兼具的大驿站,大江之上有水寨小港,可停泊三四十艘江船,江岸上圈占了七八亩地,建起七八幢三层的驿舍。马厩仓厨,料堆水池,一应俱全。

驿站后还有上百亩水旱良田,早麦已收,田中只剩平平整整的半茬麦杆。

驿站大堂前的坪场上,搭起了二三条几丈长的芦棚。时至中午,天气炎热,驿客们三三两两地,或站或坐,在芦棚中纳凉,吹江风,闲谈。

“过江后,便是一片沼泽湖汊,河道曲折,芦苇丛生,五百石大船是过不去的。诸位中有从上游随客船而来的,便在那小港里花点银钱,租个船家。他们走惯了的,可保安全无虞。”

汉子抬手一指江下水寨,向众人道。他言语利落,动作磊落,一看便是常年在外行走的江湖人。

“若是有不信邪的,不租船也不请向导,进了那芦苇荡,分不清东南西北,找不到莲子溪水道,困在里头,就怪不了别人了。我等去太湖虽各有目的,但肯定都是接了贴的,都算求法之人。不管是哪家的香客,总都同为法弟子,提醒之责,华某算是尽到了的。”

他话说完,便提起棚中木桌上的大茶壶,给自己倒了满满一碗茶,咕噜咕噜一饮而尽。

棚中不下二三十人,都是昨天到的望江驿,各有来处。有的是从大江上游几个郡顺流而下,有的则是骑马赶车,翻山越岭,走陆地官道,甚至还有南方梁国水陆兼行来的。

“华兄常来常往,熟悉风土道路,不在话下。小弟虽也参加过两次普福寺山海结缘法会,但都是少年时随邑社父兄辈们看看热闹而已,行程礼仪诸事都有邑社前辈们操心打理。”

“此次却是小弟接了敝邑邑长一职后,头次带邑社成员往太湖参加法会,一路提心吊胆,食不知味,睡不安寝啊。”

一位着灰白长衫,读书人打扮的年轻人出言叹道。

“鄙人谢道龙,渤海郡当陌县人士,忝为本县王谢两族邑社的邑中正,请教道兄高姓?”一位身高体壮的中年人向年轻人施礼问道。

“范阳万浚,道兄有礼。”年轻人起身行礼答道。

一时间又有几位互通姓名,棚中倒有五六位各邑社的邑长,邑中正,邑老之类,都是各郡各县的精英人物。

“道兄大可不必如此焦虑,都有第一次的。邑社之长,往后三五年就得走一趟,来得多了,自然也就如华兄弟一样,毫不在乎了。”

“你看鄙社邑长,一来年龄大了,经不起舟车辗转了,二来也是几十年来他每次都必到,也太烦劳,所以这两次都让我这个中正带队来了。”

谢道龙倒是个直爽性子,安慰万浚的同时,还调侃了自家邑社邑长一番。

万浚长舒口气道:“多谢道兄舒解,小弟年岁小,初担大责,未免慌张,让道兄见笑了。”

“刀靠石磨,人靠事磨。只此一趟,便可胜万兄在家读书三载所得也。万兄少年时既已参加过两次山海结缘法会,想来令尊对你是有所期望的,说不定,此次便是万兄的入道之机!哈哈!”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