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种弟弟,在线捞兄_分节阅读_第187节(1 / 2)

  苏辙笑道:“可微臣到底不是巨鹿郡公。”

  他相信,就算他什么都不说,官家也觉得巨鹿郡公并非合适的储君人选。

  官家若有所思道:“是啊,你不是他,他也不是你……子由,朕有件很重要的事交给你去办,朕也只放心交给你去办。”

  一刻钟后。

  苏辙走出了御书房。

  他想着官家方才的话,觉得官家总算下定了决心,当然,他也觉得自己肩上担子似更重了些。

  春日天气大好,即便他坐在马车内,一路走过闹市,听着外头的喧嚣声,心声这才安定些——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官家能够将事情想明白是件好事,只是撺掇着巨鹿郡公谋反一事不是闹着玩的,若其中真有个什么差池,那该如何是好?

  自胎穿至今,苏辙甚少有过这般忧愁。

  从前他也不是没遇上过难处,却想着自己不过侥幸重活一世之人,若真丢了性命也无妨,可官家若有什么三长两短,只怕会天下大乱。

  苏辙深吸一口气,决心暂且将这件事抛掷脑后。

  他去了闹市买了小苏迟最爱的花糕。

  其实他并不知这花糕有什么好吃的,别说及不上杏花楼的点心,甚至连苏家厨娘的手艺都及不上……但他还是买了整整一盒子花糕,看着匣子里码的整整齐齐,颜色缤纷的花糕,心想——苏迟这小子定是见花糕好看,所以才喜欢吧。

  苏辙提着花糕下了马车。

  他刚行至院子门口,就看到了巴巴等着他的小苏迟,小苏迟脖子上挂着长命锁,生的是粉雕玉琢,很是可爱。

  小苏迟很快就站起身来,哼哧哼哧迈着小短腿冲着苏辙奔了过去,奶声奶气道:“爹爹!”

  他抬起头,水汪汪的大眼睛看向苏辙:“爹爹,礼物,礼物!”

  苏辙一把就将他抱了起来,笑道:“既然我今早上出门答应过给你带礼物,自不会食言,喏,这是你最爱吃的花糕,刚出锅的,这会子还热着,先吃两块吧。”

  虽说小苏迟在苏辙身边长大,但在好吃这方面,他却更像苏轼些。

  他一听说有好吃的,顿时也不稀罕苏辙了,捧着匣子就连忙打开,欢天喜地道:“吃糕糕,吃糕糕咯!”

  苏辙见状,是忍俊不禁,道:“迟哥儿,少吃点糕点,当心吃多了晚饭吃不下。”

  正坐在石桌旁的小苏迟像模像样点了点头,嘴里已塞满了糕点。

  史宛在一旁笑的不行,道:“……今日你比平日晚回来了小半个时辰,迟哥儿在门口是盼了又盼,念了又念,生怕你出了什么事儿。”

  “你可没白疼这小崽子!”

  苏辙与史宛说了会话,就去了书房。

  他一回去,就命元宝将苏轼请了过来。

  苏轼如今不光醉心于研究美食,还交到一位好友,这人名叫张怀名,这人只是黄州一小官,前些日子苏轼被王安石针对,被贬黄州,王安石打算以苏轼拿捏苏辙。

  谁知苏轼前去黄州没几个月,就又被苏辙捞了回来。

  不知道的还以为苏轼前去黄州几个月游了。

  但苏轼前去黄州一趟,却也不是一无所获,他认识了张怀民这个好友。

  用苏轼的话来说,张怀民虽官居主簿,却当差认真,为人风趣,两人同好美食,一见如故……甚至当年他与苏辙传信的飞鸽再次派上了用场,整日与张怀民飞鸽传书起来。

  以至于苏辙怀疑,是不是他这六哥喜欢的就是这等飞鸽传书,翘首等着回信的感觉。

  这不,苏轼刚到苏辙书房,就开口道:“……八郎,你找我做什么?我正准备出门了。”

  还未等苏辙开口询问,他似就知道苏辙要问什么,解释道:“前些日子我在杏花楼吃到一道溏心干鲍,味道很是不错,所以打算去买些干鲍给怀民送去。”

  “可寻常干鲍做的并不好吃,八郎,正好,索性你一并将溏心干鲍的方子写给我,我给怀明送去。”

  苏辙哭笑不得:“六哥,这方子可是杏花楼用来赚钱的……”

  话虽如此,但他还是提笔写下来了溏心干鲍的做法。

  一旁的苏轼含笑道:“八郎,你就放心吧,怀民不会将这方子泄露出去的……”

  他再次在苏辙跟前夸赞起张怀民来,最后更说人生难得得一知己,好在最后他并未忘记今日是苏辙请他来的:“对了,八郎,你今日来找我是什么事?”

  饶是苏轼早有准备,可听说官家想要撺掇巨鹿郡公造反时,还是吓了一大跳:“这等事还能相逼不成?”

  “若巨鹿郡公真的有备而来,叫他造反成功了怎么办?”

  “官家如今年迈,若真是如此……”

  后果是不堪设想。

  苏辙沉吟道:“官家并非莽撞之人,你能想到的事,官家自然也能想到,相信官家也是再三斟酌才做出此般决定的。”

  打蛇打七寸,他很清楚苏轼的性子,便又道:“官家今日还说王安石虽才情出众,却是性子傲慢,心中并无百姓,只有变法。”

  “这几年来,为了拉拢朝臣,更是做了很多伤天害理之事,官家的意思是……若能趁此机会打压王安石是最好不过。”

  谁都没办法否认王安石也是为朝廷献力不少,故而官家并未想过要了王安石的命,或将王安石贬为庶人。

  苏轼顿时就来了兴致:“八郎,此事当真?”

  “你们既有用得上我的地方,我自不会推辞,说吧,叫我做什么……”

  苏辙笑着道:“那就要借一借你‘恨山’的笔名一用了。”

  他们兄弟两人在书房商量了好半天,直至天黑,苏轼这才从苏辙书房出来,离开时已是笑容满面,胜券在握。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