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1 / 1)

关中远客站在大殿正中,凝视着孔子像,仿佛仰望着高山和大海,心中充满了敬仰和依恋。孔仲公轻轻地叫了他一声,他才从沉思中回过神来。此时,曲阜的初冬比长安要冷一些,十月中旬已经下过两场雪了。泗水边的柳树叶子都快落光了,只有孔陵内的苍松依然挺拔青翠。孔陵,也就是孔子的墓地,离曲阜城墙大约有一里地,坐落在城北的泗水边。城里有一条幽静的碎石路直通陵园,路两旁碑石林立,上面刻着历代敬仰孔子的人留下的诗赋和赞文。司马迁和几位朋友选了个好天气,一起来到孔陵。前面带路的少年是鲁生,他回头对司马迁说:“司马兄,再过一个石坊就到了。”几位鲁中子弟整理了一下衣冠,用袖子拂去身上的尘土,跨过了石坊。眼前出现了一座城楼式的建筑,上面写着“万世师表”四个字。走过城楼,是一座小小的拱桥,过了桥,是一片草坪。草坪那边,一座高大的墓碑巍然屹立,青松翠柏环绕着它。孔子就安息在这里。司马迁站在墓前石碑下,肃立了很久,然后拱手齐眉,深深地鞠了一躬。鲁生指着墓前的一棵古松说:“这棵松是夫子的门生子贡亲手种植的。我们称它为子贡松。墓东边埋的是夫子的儿子子鱼。南边两座墓,一座是子思的,一座是子贡的。后面大大小小的坟地,都是孔氏子孙和门人的安息之所。夫子去世后,他的门人都聚集在墓地周围守孝三年。还有百多户人家迁到陵园定居,守陵一生,以示对夫子的终身崇敬。每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曲阜邻近各县的人们也会来这里聚会。特别是每年二月,这里热闹非凡。”“泗水真是个好地方啊,这里的乡风敦厚朴实,让人受益匪浅。真不愧是孔子七十二弟子的故乡。”司马迁感慨道,“我还想请诸位讲讲孔门弟子的故事。”“那我先来,我讲颜回的故事吧。”一个鲁中子弟开始讲述。“我讲子贡。”另一个接着说。“如果司马兄不介意的话,我来讲讲子路的故事。”又有一个人说。于是,十几位鲁中子弟席地而坐,开始轮流叙述这些孔门弟子的生平事迹……当他们讲到最后的时候,都感到非常感慨和敬佩。青年高声地说:“说到孔子门徒中最出色的,那无疑是孟轲。虽然他和孔子相隔了一百年,一个在春秋,一个在战国,但他却能继承并发扬儒学,将其推向极致。孔子的学说就像东海的明珠和昆仑的美玉,而孟子则把这些明珠和美玉擦得更亮,雕琢得更完美。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话更好地体现了孔子的仁爱思想。国家的根本在于人民,君王应该为百姓谋福利,而不是让百姓把他们当作神明一样供奉,三呼九叩,顶礼膜拜。百姓是国家的主人,不应该被当作草芥、牛马、奴隶、贱民来任意驱使。孟子提倡浩然之气,那是天地间的正气,也是人心中的正义感或恻隐之心、不平之意。正因为有了这种正义感,人们才会有仁心,才会做到‘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成为真正的君子。司马兄,你觉得我说得对吗?”司马迁还没来得及回答,青年又滔滔不绝地讲起了孟子见梁惠王的故事……寒风吹过,这群谒陵的青年仍然热情洋溢地评论着古今,直到黄昏才各自回家。冬天,泗水两岸铺上了一层白雪,树枝上挂满了“白头霜”。寄居在曲阜的司马迁,每天都走访石室茅舍,记录泗上父老的各种传闻,向藏书之家借阅竹简古书,甚至各地的碑文墓志,他都尽心考核。他的足迹遍布齐鲁大地,就像一位不知疲倦的灵工巧匠,攀登着史料的宝山,开采、搜集着珍贵的资料。三个月后,司马迁向孔仲公辞行,准备前往黄河。曲阜的子弟们按照鲁人的风俗,送他到郊外长亭,举杯告别。马车沿着峰山前进,曲阜越来越远。这个儒者的故乡,它的宁静庭院、灰色城墙和朴实的乡风,虽然有些陈旧,但千秋之后,人们仍然会向往它悠然回荡的历史弦歌。离开曲阜,司马迁驱车南行,开始了新的寻访之旅。第二天,他抵达了绵延数十里的峰山,这里是孟轲的故乡。再往南就是薛城,当年孟尝君的封地。他沿着微山湖东行,看到了微子墓,又沿着春秋滕国的故道赶到彭城。彭城是八十年前霸王项羽定都的地方,也是楚汉相争最激烈的战场。他在这里停留了几天,搜集项羽的事迹,探究这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为何会落得乌江自刎的下场。为了查证汉初的史事,司马迁专程前往汉高祖的故乡沛县探访。刘邦曾经是这里的泗水亭长,萧何、曹参是这里的县吏,樊哙干过狗屠,周勃当过吹鼓手。他们一起打下天下,后来都成了不可一世的帝王将相。搜集了各种传闻后,司马迁又转至定陶,在汜水之上观赏刘邦登帝位时筑的土台,然后再向黄河边的大梁进发。大梁,魏国昔日的都城,当年曾经威震四方。据说,魏国的强大得益于选用了贤能。魏文侯选了李克当卿相,推行法治,奖励耕作;又让吴起治军,把魏军练成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在魏国的鼎盛时期,国家富强,军队强大,连秦国也不敢轻易招惹。但是后来,魏国出兵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国派出了孙膑,用“围魏救赵”的策略,把魏军打得落花流水。再后来,魏国又吃了秦国的一场败仗,从此一蹶不振。即使有像信陵君这样的忧国之士,也挽救不了魏国的衰败。司马迁来到大梁的时候,正是一百年后秦灭魏、引河灌大梁的时候。大梁城墙多半是汉初修建的,当年秦军围困大梁,决黄河水淹了全城,城内古迹所剩无几,只有信陵君的祠堂保存了下来。魏国末年,大梁的老百姓为了纪念信陵君的功德,建了这座祠堂。司马迁从小就听父亲讲述信陵君的英勇事迹,所以他一进城就先去瞻仰了祠堂。祠堂就在旧日王宫旁边,看起来跟寻常人家的院落差不多大梁,魏国昔日的都城,当年曾经威震四方。据说,魏国的强大得益于选用了贤能。魏文侯选了李克当卿相,推行法治,奖励耕作;又让吴起治军,把魏军练成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在魏国的鼎盛时期,国家富强,军队强大,连秦国也不敢轻易招惹。但是后来,魏国出兵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国派出了孙膑,用“围魏救赵”的策略,把魏军打得落花流水。再后来,魏国又吃了秦国的一场败仗,从此一蹶不振。即使有像信陵君这样的忧国之士,也挽救不了魏国的衰败。司马迁来到大梁的时候,正是一百年后秦灭魏、引河灌大梁的时候。大梁城墙多半是汉初修建的,当年秦军围困大梁,决黄河水淹了全城,城内古迹所剩无几,只有信陵君的祠堂保存了下来。魏国末年,大梁的老百姓为了纪念信陵君的功德,建了这座祠堂。司马迁从小就听父亲讲述信陵君的英勇事迹,所以他一进城就先去瞻仰了祠堂。祠堂就在旧日王宫旁边,看起来跟寻常人家的院落差不多,不过门前有两匹石马和两个石雕卫士,显得威风凛凛。院内树影婆娑,有座园阁,阁正中塑着信陵君和朱亥的像。阁内壁上挂着赞颂信陵君的匾额,其中还有汉高祖亲笔手书的。司马迁还向祠堂附近的大梁老百姓打听了信陵君的轶事。司马迁在离开信陵君祠堂后,还特意去打听了夷门的旧址。他驱车前往城东,看到了当年夷门的旧址,并访问了几处古迹。在访问过程中,他听说了一些魏国的逸闻趣事,对这位重义的老人家和随同公子救赵的壮士朱亥深感敬佩。他还听说朱亥也是候生推荐的,这更加深了他对这位老人的敬意。在离开大梁之前,司马迁对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