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渡口之行(2 / 2)
鹿邑距梌邑渡口约四十余里路,纵使子昭一行人疾行赶路,待到达鹿邑时,夜色已深。好在夏夜的晚风清暖柔和,皎洁的月光仿佛洒在地面上的白霜,为行人照亮了去路。子昭一路上还在发愁,已到深夜,邑落大门和吊桥早已关闭,恐怕只能在邑外的农家借宿了。可沿着大道赶到鹿邑,借着月光遥遥一望,子昭心上的石头落下了。皎洁的月光下,鹿邑中隐隐绰绰的民居房屋不少,但邑落边既无城墉,也不见壕沟,甚至连木制的栅栏都没有。
一行人拖着疲惫的步伐,欢天喜地地走进鹿邑。子昭令鬼殳敲响街边第一所民居的大门,询问羁所的所在,问清方位后,直奔羁所。敲开羁所大门,睡眼惺忪、不情不愿的羁正在子昭甩出一枚贝币后,脸上当即换了颜色,立时唤起羁所的所有人众忙碌起来。不仅子昭、鬼殳和四牛奴有了酒肉饭食,连四头驮牛都嚼上了精细草料。
次日清晨,用大食之际,子昭问羁正有关籍田之事。羁正陪笑道:“大人所问,小的自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怎奈小的只是区区一个羁正,只管得了这小小羁所方圆之事。籍田之事,大人须得去问邑长或者田官。”
子昭吃着肉羹,头也不抬地问道:“鹿邑的邑长和田官现在何处?”
羁正摇头晃脑地回答:“这鹿邑田官的居所正在咱羁所之旁,算是咱的邻里,田官与小的也相熟。不巧得是田官往殷都送粟黍去了,五日前刚走。按常例,每年秋后只需向殷都送一次粟黍即可。小的听田官说,今年殷都兵事多,因而下令再交送一次,以应兵事之需。好在这二年咱鹿邑风调雨顺,都是丰年,仓廪中的粟黍存积尚多。”
子昭见这羁正越说越远,赶紧将他拉回眼前的话题:“田官不在,那邑长在何处?”
羁正右手抚额,仿佛头疼的样子,说道:“说起咱这邑长啊,最近得了王命,整日里操练邑卒。我家还好,因我做这羁正,家中不需出壮丁。其他每户邑人都须出壮丁一名。我兄弟家就只他一个壮丁,可怜我那兄弟,这几日里扔下家里的活计,天天跟着邑长到北面的空场去操练。每日从早操练到晚,这天气再过几日更加热了,可不把人热出个暑症来。”
子昭得知邑长的去向,便不再和羁正啰嗦。下令让四牛奴留在羁所中,看好驮牛。临走还不忘嘱咐羁正帮着看紧牛奴和牛,不要叫逃跑了。然后,子昭挎好铜刀,带着鬼殳急匆匆地奔着邑北的空场而去。
作者按:
籍田最初是由部落首领亲自负责耕种的田地,有首领表率耕种,重视生产之含义。籍田耕作得好坏,体现了部落首领的生产管理能力,进而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整个部落的生产管理水平,这在部落首领由推选而非血缘继承的原始氏族,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在当代农村基层治理和管理上,村委会主任和生产队长往往由种田能手或生产能手担任,也属类似的政治经济表现。精明能干的人管理能力和威望较高,能够更好地管理全村,带领大家致富,这一逻辑与数千年之前的籍田是类似的。
籍田也是孟春正月,春耕之前,由天子亲自耕田,这一自西周开始传承千年的吉礼的起源。
载芟,春籍田而祈社稷也。(《诗经·周颂·载芟》)
天子孟春之月,乃择元辰,亲载耒耜,置之车佑,帅公卿诸侯大夫,躬耕籍田千亩于南郊。冕而朱纮,躬秉耒,天子三推,以事天地山川社稷先古。(《通典·礼六》)
上曰:“农,天下之本,其开籍田,朕亲率耕,以给宗庙粢盛。”(《史记·孝文本纪》)
於是上感谊言,始开籍田,躬耕以劝百姓。(《汉书·食货志上》)
籍田在商代不仅限于礼仪,商王室及上层贵族掌握大量籍田,成为王朝兴旺的经济基础。根据《说文解字》,“籍者,借也,犹人相借力助之也”。“籍,帝籍千亩也。古者使民如借,故谓之籍”。“锄,商人七十而锄。锄,藉税也。从耒,助声”。有历史学者认为“古代‘籍而不税’,实际上是籍等于税。或叫‘籍田以力’,或称‘什一而籍’,是最早以力役形式出现的土地税,实行了相当长的时间”。根据“什一而籍推论,在商代可耕地中的1/10是直接掌握在王朝手中,其收入也归王朝所有。
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孟子·滕文公上》)
籍田,甸师氏所掌,王载耒耜所耕之田,天子千亩,诸侯百亩。籍之言借也,借民力治之,故谓之籍田,朕亲率耕,以给宗庙粢盛。(《毛诗故训传》)
从甲骨文的记录中可以看到,商王不仅通过籍田征收土地税,而且会根据需要,派人到全国各地垦荒,建立农业生产田庄。甲骨文中常见的裒(póu)田,即是商王通过垦荒造田建立田庄的一种手段。商代王室的田庄分布很广,王畿内和王畿外都有通过裒田建立的田庄。通过建立王室田庄,商王室在王畿内外建立了直属于王朝的农业生产据点。
癸卯,宾,贞禽裒田于京。(甲骨文合集》9476、9477)
戊子卜,宾,贞令犬延族裒田于虎。(《甲骨文合集》9479)
戊辰卜,宾,贞令永裒田于盖。(《甲骨文合集》9476)
上述甲骨卜辞中的“禽”、“犬延”、“永”为贵族或官吏的姓名,“京”、“虎”、“盖”皆为商王国内地名,“令”为甲骨卜辞中的动词,意为派遣、命令。上面这些卜辞是商王或者王朝中央向某贵族或官吏下令,命他们率领族众到指定的地方去垦荒造田。这些垦辟出的土地即可建立为王室田庄,其收获为王室所有。如卜辞云:
贞王于黍候受黍年。十三月。(《甲骨文合集》9934)
贞王令多尹入絴裒田。(《甲骨文合集》33213)
贞令众人去入絴方裒田。(《甲骨文合集》6)
上述卜辞中,黍侯是商王室的诸侯国,絴(xiáng)方是臣服于商的方国。商王在黍侯的国土上“受黍年”,即获得收成,或命人在絴方的国土上开垦土地,建立王庄并获得收成。
参考文献:
宋镇豪,杨升南,马季凡.商代经济与科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10)
徐义华.商代国家经济体系[A].李雪山,郭旭东,郭胜强.甲骨学110年:回顾与展望--王宇信教授师友国际学术研讨会[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