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86(2 / 2)
商人行商,赚的就是低买高卖的差价,卖家与买家之间从来都是一场零和游戏。利润就这么多,为民取利,难道让商人的利益受损?
众人都是商户子弟,一听雍国未来的国策可能会损害商户的利益,一时间都有些坐不住了,在座位上交头接耳起来,西阁一时间乱糟糟的如同菜市场。
白未晞也未曾阻止这样的讨论,他用清亮的目光一一扫过众人的神情,将每个人的表情都记在心里。
然而在一阵嘈杂的声音中,却有一人始终不动如山。在别人都在四下交谈的时候,他却只是低着头皱着眉,像是在思考着些什么。
白未晞忍不住将目光落在了这个人的身上——他素来欣赏无论何时都稳如泰山的人才。
白未晞在脑中回想,这人的资料便在白未晞的脑中浮现。
此人名唤“顾独睘”,资料显示此人是琅琊人,并非大族出身,幼时甚至还做过乞丐,在大街上讨饭吃。
后来顾独睘被一个行商之人看到,行商之人觉得此子不凡,便将顾独睘带在身边充作书童。但顾独睘的聪慧与头脑惊艳了商人,商人越发倚重顾独睘,最后甚至在临死前将家产拱手相让,以为自己的独子在乱世求一个安身立命之所。
顾独睘也确实没有辜负商人对他的期望。在顾独睘的手上,商人的家产翻了十倍不止,已然成了琅琊富户,甚至在整个山东地区都名列前茅。
而在此名利双收的情况下,顾独睘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誓言,他将商人的独子照顾的非常好,人前必称其为“少爷”,自己费尽心力为“少爷”求得名师,供“少爷”读书。
而顾独睘的“少爷”名唤“杜棠梨”,正是此次科举中“文科”的第四十八名。白未晞见过杜棠梨一次,当时只觉杜棠梨心思单纯,但有自知之明,言称不愿为官吏牧守一方,只想找个安静的地方专心读书修史。
能将自己的“少爷”照顾的不像是乱世中人,白未晞对顾独睘的好感又多了几分。
沉稳可靠,有恩必报,只凭这两点,顾独睘就是一个可用之人。
就在白未晞将顾独睘的评分又抬高了几分的时候,顾独睘忽然间抬起头,对着白未晞一拜,问道: “下官敢问令公,令公口中的‘为民取利’是何意思?”
见众人的目光都落在了自己的身上,白未晞也不再犹豫,而是直接道: “‘为民取利’,说难不难,说易却也不易,关键是能否做到七个字。”
白未晞的目光一一扫过众人,缓缓开口道: “损有余而补不足。”
这七个字一开口,众人就知道,白未晞为何说此事不易了。
“损有余而补不足”出自老子的《道德经》。
春秋末年,周景王初立嫡长子猛为太子,但却又认为太子猛空有这个名字,实际为人却柔弱有余刚强不足,因此想废长立幼,废嫡立庶,让王子朝为天子,但遭到了拥立宗法制的大臣的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