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商君书50(1 / 2)
这没头没脑的一番话,让傅斯年十分不解,追问道:
“官家,大力赈济灾民何错之有?我大宋富庶,尤其商业发达,不同于历朝历代,虽然地域稍狭,却富甲天下,人口也远超前代。”
“朝廷设置的粮仓年年盈满。两三年就需要置换新粮。陈粮低价出售时,还要小心释放,以免冲击粮价。”
“如今粮食和御寒之物虽然发下去了,但也仅够灾民温饱,若要重建家园,还需更多的钱粮啊!”
他怎么也不能理解,为什么朝廷赈灾就不能一步到位。
面对傅斯年焦急的询问,赵佶却一个劲儿摇头:
“年哥儿,我说你不懂,就不要再争辩了。你认知以外的事,说破了喉咙你也是不懂。”
这话又从何说起?赵佶的话真把傅斯年说懵了:小赵同学,你学坏了呀!没事给自己抬什么逼格?
赵佶见他面有不忿,无奈地开始解释:“可曾听闻开国名相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
傅斯年点点头,道:“知道啊!太祖和太宗都曾重用他,听说也不喜欢读书……”
赵佶失笑:“你知道个屁!在我看来,这只是一种隐喻。所谓‘外儒而内法’,古来历朝历代莫不如是。”
“我们真正看的是这个!”说罢,赵佶从桌案上一摞书中,抽出一个小册子。
刚想递给傅斯年,忽然又缩回去了,讪讪地道:“呀,少师曾说过,这本书不能给别人看……”
但想了想还是递给了傅斯年:“可也巧了,少师与你还是本家,也是姓傅!给你看看也无妨,反正就那么三万来字。”
傅斯年好奇地接过册子,只见上书几个篆字——商君书。
这还真没听过!
傅斯年觉得有点惭愧,好歹也是历史系毕业的,即便有些古籍没读过,也不至于连名字也没听过啊?
姓商的人写的,难道是商鞅?
一问才知道,这书在历朝居然都是**。
赵佶解释道:“这书的内容大部分是商鞅编撰,但也有法家的后学补充。之所以是**,只因为这书的内容不适合百姓看,乃是霸道之术!”
说罢又翻出一副字帖道:“这是我近日的读书笔记,看完你就明白,我为何说你做不得宰相了。”
傅斯年看了看册子,算是明白为何宋徽宗不想给他看了,这里面记载的不就屠龙术嘛!
想了想还是别给自己找麻烦,省得好容易建立的信任有了缝隙。
只接了赵佶的读书笔记,而将《商君书》放回桌案。
这个举动好似让赵佶很高兴,微微一笑,坐回案前,让傅斯年自己看。
笔记的题头写:驭民五术。
头一条就令傅斯年十分震惊:
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政作民之所恶,民弱;政作民之所乐,民强。
朴则强,淫则弱。弱则轨,淫则越志。弱则有用,越志则强。
故曰:以强去强者,弱;以弱去强者,强。
他倒吸一口气,问赵佶:“官家,自古以来王朝无不遵循孔孟之道,强调的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可头一次听说,将民与国放在对立的角度!”
赵佶解释道:“这就是当初始皇帝嬴政,收天下兵器铸十二金人的原因之一,首要在弱民,使其不敢抗拒律法,如此则国强。反之,侠以武犯禁,这也是历朝都压制任侠者的原因。”
“民朴质,则听役使;任意而行就不受控制,会生出不该有的志向。”
继续往下看,第二条:
国务壹,则民应用;事本抟,则民喜农而乐战。
夫圣人之立法、化俗,而使民朝夕从事于农也。
在“壹”字上,赵佶画了个圈。
傅斯年不解,问这是什么意思,赵佶解释:
“壹有多重含义,主旨是使民从君之想。大家想法都一致,就能力往一处使。人主使其民信此如日月,则无敌矣!”
“我大宋之所以连年对西夏用兵,为的是用外部的仇敌吸引民众注意,君主的旨意就容易得到执行。”
傅斯年恍然大悟,这个理论在现代都有应用!
现代有些国度的首脑,眼看支持率突破新低,忽然就没事找事的开战了!
原本只有三成的支持率,瞬间就突破高达九成!
我去!本以为那个“司机”是个蠢人,结果人家屠龙术玩得贼溜!
第三条非常简单,只有一个字——疲!
问了赵佶后,他说出这么一段话:
“夫圣人之治国也,能抟力,能杀力。制度察则民力抟,抟而不化则不行,行而无富则生乱。故治国者,其抟力也,以富国强兵也;其杀力也,以事敌劝民也。”
又是一条毒计!而且还跟上一条相呼应。.GóΠъ.я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