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兵出河湟92(1 / 2)
躲了傅斯年几天,刘仲武实在是不好意思见他。
可军营就这么一块,又能躲到哪?
况且傅斯年还管粮食供给,主帅王厚又特意叮嘱刘仲武要保护好他。
第三天,刘仲武讪讪地再次找到傅斯年。
见他还在锻炼,刘仲武凑上去赧然道:“傅指挥使好力气!前日我见你还使枪,招式十分精妙,想必也是自幼习武的吧?”
傅斯年那日见刘仲武对自己莫名的有点敌意,还纳闷自己何时得罪了人家。
今日刘仲武却主动找上门,立即又对这位的直爽多了些好感。
至于刘仲武的资料,他早已查过,不但知道这位是个顶能打的武将,还查到他是自己的贵人。
虽然没有明确记载,可真实的高俅在升迁之路上,很可能就是从刘仲武这里蹭到的功劳。
就是有一点不太一样,刘仲武脑袋瓜应该很灵活才对呀?
记载中,他是既讨好童贯,也巴结后来的高俅,在北宋末年一干武将中,属于混得顶好的那一批。
可能是还没经过社会毒打,现在尚未开窍吧?
傅斯年的终极目的,就是辅佐赵佶成为明君。
目前看来,这个目标很难实现。
不管怎么引导、铺垫,赵佶他就是那么个人!
铁杵磨成绣花针,那他本身也得是铁,要是块木头,再努力也只能磨成牙签。
张麻子怎么说来着?
他要是不体面,你就帮他体面!
宋徽宗看来是没法自己及格了,自己只好帮他作弊。
而想要帮赵佶守住江山,还是得靠这些武将。
想到这,傅斯年面上带了笑意,就从刘仲武开始结交吧!
“刘副将过奖!我只是自幼身体出众,学武的时间尚短。倒是你的大名,我经常听人提起。”
……
在傅斯年的有意规避下,刘仲武忘了当日的难堪,与对方聊了一会儿。
又经过几天的观察,渐渐对傅斯年的印象有所改观。
同样的汴京方面派来的,这傅斯年跟童贯截然相反。
童贯是整天绷着个脸,装出一副威严的样子,生怕别人因为他宦官的身份耻笑于他。
傅斯年岁数不大,做人却很活络。
不论是主帅王厚,还是底下的大头兵,傅斯年都能做到笑脸相迎,为人很是随和谦逊。
最重要的是,傅斯年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十分正,每次军事会议都不吱声。
按说他是皇帝指派督管粮草的,那也是高级指挥员之一,对于作战计划应该是很有发言权的。
但每到这时候,傅斯年的嘴就跟缝上了一般,那是一句话都没有。
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童贯,大事小情都要支上一嘴。
好多常识性的问题,都需要主帅王厚解释半天,属于又菜又爱玩的那种。
刘仲武本就看不惯这种事,神色中就带了点不满。
而童贯作为内侍,最善于察言观色,不免就对刘仲武不喜。
多次借故给刘仲武穿小鞋。
因为傅斯年对刘仲武又有意结交,有时候就会出手拉他一把,几次下来,连带着自己也被童贯留意上了。
与傅斯年不同,童贯是好容易争取来的机会,在他心中,本次获得边功,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傅斯年。
但论圣眷,他显然是比不过傅斯年的,于是就动起了歪脑筋。
搂草打兔子,动了连傅斯年带刘仲武一起坑的念头。
心中暗想:“要是傅斯年和刘仲武一块失利,甚至是永远留在河湟之地……”
却是存了狠毒的心思。
正好利用傅斯年不愿在军事上多嘴的特点,他将傅斯年与刘仲武安排到了一块,第一批出征。
刘仲武作为先锋是合情合理的,不论是主帅王厚,还是将主高永年,都对刘仲武比较推崇,说他是军中猛将。
而傅斯年有督运粮草之责,派他随行也是合情合理。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让傅斯年跟在刘仲武后面,可以先将后续大军的粮草安排妥当。
最终确定,两路大军从河州、兰州出发,向湟水流域挺进。
而刘仲武作为先锋,先于高永年,兵出京玉关。
对于大宋朝廷的动作,青塘诸部早有察觉。
自从拥立小陇拶(大陇拶就是赵怀德)开始,诸部就做好了准备。
靠自己是不成的,经过多年纷乱,吐蕃诸部四分五裂,早已不不复当年的兵锋。
以多罗巴为代表的羌人头领们,真正的依仗是西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