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危机来临143(1 / 2)
看着侃侃而谈的赵佶,傅斯年意识到,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越来越有主见。
即便起初不太主动,坐在那个至尊的宝座上久了,赵佶也慢慢在意起自己的权力。
皇权果然有着无穷的魔力啊!
以后要慢慢注意自己的方式了,不然时间久了,恐怕会慢慢跟赵佶产生隔阂。
整理心情,傅斯年仿佛忘了之前的冷淡,笑呵呵地向赵佶汇报了在西北这两年的成绩。
赵佶也很高兴傅斯年恢复了常态,连说辛苦。
最后两人一起吃了顿饭,赵佶让傅斯年回去好好休息,在家静候佳音,封赏随后就到。
等傅斯年走后,赵佶咂摸了一下嘴,咕哝道:“怎么感觉年哥儿跟我生分了呢……是分开太久的缘故吗?”
……
傅斯年离开皇宫并没有直接回府,而是来到了退居二线的曾布家中。
曾布的状态看起来不太好,说话有气无力的,傅斯年知道,老头寿数到了。
总的来说,他和这个老头配合的不错,上次之所以劝曾布急流勇退,就是查到他没几年好活了。
看望曾布的同时,傅斯年顺便从他那探听到蔡京是如何起复的——竟然是童贯给穿的线。
傅斯年无从得知的是,自从童贯回到汴梁后,深感无法与傅斯年拼皇帝的信任,眼看前线捷报频传,对方回来以后权势必定更重,童贯觉得应该找找帮手。
起初他找的是杨戬,无奈对方也是宦官,与自己一个路数。
虽然也把皇帝伺候的不错,却不能从地位上与傅斯年相比。
一个无意间听到的消息,让童贯有了目标。
从杨戬那里,童贯打听到,当初蔡京兄弟先后外放,其中就有傅斯年出力,在官家那里说了许多蔡京的不好。
曾布的上位,可能也与傅斯年有一定关系。
童贯立即有了人选,借着职务之便,与远在杭州的蔡京搭上了线。
蔡京当年本来仕途正顺,不知怎么就让新君嫌弃了,心里十分憋屈。
起初将原因归结到曾布身上,只以为是自己挡了人家的路。
直到童贯来访,他才知道针对自己的另有其人。
趁着傅斯年远赴西北,蔡京立即展开了重返朝堂的行动。
首先搜集了许多金石珍玩,隔三差五就给皇帝送礼。
童贯的差遣就是置办金明局,每次把蔡京精心准备的玩意儿呈给宋徽宗,都不忘说上一嘴:这是杭州蔡相公置办的。
时间久了,赵佶就把当初傅斯年的提醒给忘了,认为蔡京是个雅人,收集的东西都很符合自己的心意。
再者,蔡京的文学造诣其实很高。
慢慢地,赵佶就认为蔡京与自己是同类人,起码在兴趣爱好上相同。
其次,蔡京把自己的儿子蔡攸送回了东京汴梁。
说来也巧,赵佶在潜邸的时候就与蔡攸相识,傅斯年走后,赵佶少了个玩伴,蔡攸的回归正好填补了空缺。
两人有个共同的爱好,就是酷爱泡夜店。
傅斯年带赵佶玩的时候,多少还有些节制,蔡攸可不管那个。
赵佶经常是玩到天亮才回宫,实在有些说不过去了。
在这一点上,傅斯年真有点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他弄出来的娱乐项目,倒被蔡攸给用好了,花样层出,连情景模拟都用上了。
双管齐下,蔡京终于在一年后重回汴梁。
而赵挺之数次劝谏赵佶,要注意君王的职责,方法有些不得当,终于让赵佶开始烦他。
本想换何执中担纲,可这位什么主见都没有,根本担不起事儿。
尤其缺乏干实事的能力,对比苏辙可差远了。
反观蔡京,回到朝堂后提出了不少建议,办事也符合赵佶的心意,在观察了大半年后,赵佶终于下定决心,让蔡京他执掌朝政。
蔡京利用这段时间,在朝堂上广植党羽,慢慢形成了不小的势力。
但蔡京的官职暂时没升上去,还是尚书级别,所以傅斯年并未收到相关消息。
回到家以后,傅斯年琢磨了许久,也没想出什么办法阻止蔡京的上位。
可傅斯年没行动,一场针对他的谋划却在暗中酝酿。
傅斯年对朝堂没有关注,朝堂上却有人关注着他。
童贯如愿拉到了盟友,时刻打探着傅斯年在边关的举动,一些行为落在有心人耳中,就变成了攻讦他的罪征。
几天后,在蔡京的指使下,有言官开始弹劾傅斯年。
从小事开始,慢慢积少成多,到后来连赵佶都压不住了。
最终,觉得时机成熟后,蔡京带领一群党羽群起而攻,罗列了傅斯年五条大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