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渔阳鼙鼓动地来 353(2 / 2)
李隆基自以为可以压制不臣,展现出作为君王的强悍。
却没想到安禄山在他身上看到了另一面:外强中干、色厉内荏。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甲子日(755年12月16日),安禄山悍然起兵。
他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本就有十几万兵马,又联合了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部,合计15万人马,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
大唐承平日久,民不知战,沿途州县望风瓦解,当地的县令或逃或降,几乎无人能抵挡叛军的脚步。
消息传到长安的时候,李隆基似乎还不能相信,那个把头都要碰到地上的胖子,真的会起兵造反。
匆忙间,他任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兼任范阳、平卢节度使,主要防守洛阳。
接着任命皇六子、荣王李琬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东征。
然而因为府兵制的崩溃,大唐目前的军事布局属于“枝强干弱”,除去拱卫都城的兵马以外,拿不出多少兵马平乱。
临时拼凑、缺乏训练的军队,又怎么会是常年戍边的精锐大军之敌?
高仙芝与封常清先后失败,东都洛阳陷落。
李隆基对兵败返回的二人大为恼怒,一定要以“失律丧师”之罪处斩封常清、高仙芝。
关键时刻,开国功勋、邢国公李密的后人,联合许多勋贵一起为二人求情。
为了避免丧失人心,李隆基勉强众人,先将二人贬官放还,待日后再做定夺。
接下来,李隆基听从建议,起用病废在家的陇右节度使哥舒翰为兵马副元帅,令其率军二十万,镇守潼关。
说是二十万,其实还是临时招募的社会闲散人员。
哥舒翰知道这些士兵不能作战,只能利用潼关地形险要的特点,打算以守为主。
他进驻潼关后,加固城防、挖掘深沟,半点没有进宫的打算,只是闭关固守。
天时间到了转年正月,安禄山命其子安庆绪率兵攻潼关,被哥舒翰击退。
安禄山的主力被阻于潼关数月,不能西进。
照这样下去,等大唐的精锐边军赶回来勤王,叛军必然不能抵挡。
然而李隆基果然已经老了,再次犯下大错。
他听信谗言,错误地估计了当前形势,强令哥舒翰主动出击,放弃了固守的优势。
哥舒翰接到旨意后,抚膺恸哭。
既是哭大唐的国运将衰,也是哭自己晚节不保。
哥舒翰一世英名,为大唐立下了赫赫战功,如今却身不由己,托着病躯前去送死,心里真是万分悲凉。
六月初四,哥舒翰被迫领兵出关。
初七,在灵宝与叛军相遇。
按照历史上的发展,哥舒翰所率领的二十万唐军,将会在此全军覆没,只有八千人逃回潼关。
而官军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地形。
灵宝南面靠山,北临黄河,中间是一条七十里长的狭窄山道。
叛军将领崔乾佑预先把精兵埋伏在南面山上,用诱敌之计将官军吸引到山谷里,再以滚木礌石袭击。
并且还用点燃的干草车堵塞道路,使用官军进退不得、死伤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