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长毛兔这东西(2 / 2)

但养兔子,要一定的成长周期,从小兔子到第一次剪毛,最快需要四个月,养的不好,可就需要半年。

等这批人开始卖兔毛,兔毛刚好到高价。

所以84年各家各户都开始大肆扩展规模,结果呢,85年兔毛就开始下降,勉强还能吃点骨头。

再等到86年,非但价格低,甚至畜牧站已经不怎么收购兔毛。

兔毛卖不出去,养着兔子就是白瞎功夫。

安哥拉兔又长得不肥美,杀了吃肉也吃不到几口。

所以很快就被人们淘汰。

等到88年之后,基本再也看不到养兔子的人了。

做生意,就是讲究的信息差。

现在是1980年,刚好政策放开,其他人都不清楚长毛兔的潜力,正是陈玉林布局的好时机。

陈玉林听到哥哥提到长毛兔,立刻有了这段回忆。

他必须接下这泼天的财富。

这时候就体现出人脉的重要性,董技术员别看业务素质一般,但人脉是真的好。

他刚好有个表妹,就在畜牧站做辅导员。

其实就是技术员。

专门辅导附近乡镇老百姓序幕养殖的技术等,和董技术员性质差不多。

只不过一个是针对庄稼,是植物。

一个则是牲畜,是动物。

畜牧站就在农管所隔壁的隔壁,中间夹杂着一个实验基地。

过去后,畜牧站的人说他表妹去了实验基地。

然后又带着陈玉林来到基地里。

若不是有他带着,陈玉林一个平头老百姓,根本没有资格进里面,连门房秦大爷这关都过不去。

那老头身上洗得发灰的跨栏背心,彰显着他作为一个老门卫的警觉性。

干部和群众,必须分的死死的。

“你问小柔啊,三号楼里。”

“好的秦叔。”

进门后,董技术员给陈玉林简单介绍这个实验基地的布局。

这边其实一分为二,一部分属于畜牧站,专门用来研究和观察新品种牲畜的养育数据,而另外一边则是开发和培育新的农作物。

董技术员无奈地说,“我们的之所以大肆推广庆虹荞二号,就是因为在实验基地里,它不仅生长周期短,存活率高,产量也很高。

可谁知道,这里生长的好好的,小范围出去种植也没问题,可全面推广开,就不行了呢。”

陈玉林理解地笑笑。

他突然理解了这些技术人员的不易,他们确实是为提高农民收入,粮食产量而不断摸索,只是所有摸索路上,必然都有挫折。

实验数据往往和现实存在分歧,很难真正做到一帆风顺。

“你看看,那不就是荞麦,长得多好啊,我们这里可没喷你说的农药。”

他停下脚步,指着侧面一块荞麦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