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天道(1 / 1)

朱三很快便被封为同州防御使,大齐皇帝勅令上还特意附注,一切军政大权悉听尊便。朱三率军急行军往同州进发。消息传开,整个北方无不为之震动——朱三竟在短时间内连破两位强悍节度使。同州刺史米诚闻讯,吓得魂不附体,弃城而逃,直奔河中而去。

朱三进军畅通无阻,轻松攻克同州,志得意满。他回想起先前奉黄巢之命离开邓州时,内心始终不安,似乎失去了至关重要之物。如今得了同州,那久违的踏实感又回来了。对枭雄而言,最爱莫过于广袤疆土,唯有攥住土地,方能高枕无忧。

然而近来一事,却令朱三颇为不悦——募兵不利。新招募的士卒,大多羸弱难用,昔日唐朝精锐兵户鲜少应募。威名固然可以震慑四方,但真正的人才岂会被虚名所惑?唯有战无不胜的强军,才是立身之本。

“小伙子,别睡了。“朱三醒来,发现自己身处一列现代硬座列车。叫醒他的是一名身着奇装异服的老者,稀疏的衣衫堪堪蔽体,大片肌肤裸露在外。乍看像是南蛮苗族装扮,细瞧又大不相同,过于简陋,尽是四方形状的布块。朱三狐疑不已——明明是在同州府邸,搂着惠娘香甜酣睡,怎会忽然来到现代火车?正百思不得其解,对座老者开口了:“你以为何谓天道?“朱三未多思索,脱口而出:“上天的意旨呗。“老者又问:“那你眼下所处,上天的意思是什么?“朱三本欲说些公平正义、民心所向之类,转念一想,却是南辕北辙,许久想不出一个所以然来。老者见他沉默,叹道:“若天欲世人诚实,只消谎言招致死亡,世上便再无一句虚言;若天欲人间公平,严惩邪恶便可杜绝一切不公;若天欲百姓安康,消弭灾祸便是立竿见影。“朱三若有所悟,又似懵懂未明。

老者接着道:“很久以前,有位明君见奴隶境遇悲惨,极力谋求让他们都能摆脱奴籍,做个自由民。他发现祭天地竟要残杀无辜,便力排众议,严禁血腥祭祀。部族间仇杀不休,生灵涂炭,他便竭尽全力消弭成见,统一四方,劝人们放下仇恨,安居乐业。你猜这明君后来怎样了?“朱三道:“想必是千古圣君了。“老者摇头,喟然道:“最后,他最信任的臣子趁其远征之机,里应外合,攻陷了京城朝歌。那奸臣为铲除君王的功业和势力,竟将附近的商人尽数圈入城中。“说到此处,老者突然哽咽,继而周身腾起火焰,形容可怖,嘶声嚎叫道:“那天的大火啊,好大好大......“

朱三惊恐万状,猛地惊醒,连带着惠娘也被吓醒。惠娘关切地问他怎么了,朱三便将梦中情形娓娓道来。惠娘沉吟良久,也不明所以,便劝朱三找身边的博学之士请教一二。

次日,朱三召集了军师子振和幕僚文官,讲述了这个怪梦。众人听罢,亦是一头雾水。忽有一位文官禀告,附近山中有位得道高人,精通鬼神之事,不妨去请教请教。朱三略一思忖,决定明日进山拜访。

寻访这位高人的山路并不险峻,朱三一行不多时便到了。映入眼帘的院落,与寻常农户无异,靠近时便闻到饲养鸡鸭猪狗的腥臊味。应门的不是什么仙童,而是个浑身污垢的村妇。进得院中,只见一名衣着随意的中年男子正徒手抓肉狼吞虎咽。见朱三到来,他头也不抬,只道:“说吧,找我何事?我准保你不虚此行。“

此情此景,朱三顿觉被那文官戏弄了。但心中疑窦丛生,索性将梦中情形和盘托出。中年人听罢,放声大笑:“天道为何物,我也不知。“朱三闻言大怒,正欲拔刀,那人忙道:“莫急,我虽不通天道,却晓得地道。说不定这地道,正能解君当下之惑呢。“朱三迟疑片刻,还刀入鞘,示意他继续。

中年人指了指旁边的米缸和空箱笑道:“即便隐士高人,也得吃饭哪。莫非你要我白出主意,却教我饿着?“朱三会意,吩咐亲兵取来金银财物。士兵正欲放于地上,中年人忙道:“放箱内,放箱内。“朱三不以为意,只盼速听良策,吩咐道:“依他所言,快些放进去。我倒要听听他有何高见。“士兵照办。

“将军果然爽快。我也直言相告,将军以为天下谁最有能耐?“朱三未加思索:“自然是千千万万的百姓。“中年人仰天大笑,反问道:“我这院中有鸡鸭数十,我却只有一个。若要拆了重建,是这些畜生可以决定还是我一个人,只要我愿意当这些畜生杀他们同类他也不会有一点反抗?“朱三恍然,屏气凝神倾听。

中年人见他认真,便滔滔不绝道:“一帮奴才,奸其女,杀其父,饱受剥削压迫,却不敢反抗,如此奴才,纵使人多又如何?今日你胜,他们任你宰割;明日他胜,还不由得他摆布。“朱三初时颇感不服,却又无从辩驳,只憋出一句:“你是说数大势大的世家豪族?“中年人摇头:“非也。他们不过仗着祖传的土地和金银,一旦易主,便失了势力。“朱三茫然,天下不就这二者?“其实自安史之乱后,渐渐崛起了一个新的群体--武人。他们虽只手执刀兵,却能主宰天下,只是尚未引起世人重视。“

“如何重视法?“朱三急切问。中年人缓缓道:“其一,令武人地位凌驾士人之上,使其成为顶层阶级;其二,封以食邑,教其衣食无忧,子孙永享;其三,明以兵阶论功授爵,实则暗中控税,以示与武人共治天下之心。“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