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京城街头6(1 / 2)
排子车就是人力拉动的平板车,与黄包车这种拉人的人力车不同,排子车一般是拉货物用的。京城还有不少的三轮车,同样也有拉人和拉货的区别。一般把排子车和拉货的三轮车,统一称之为“板爷”。
石海这辆还是比较老式的排子车。并没有轴承和橡胶轮胎,就是使用木轴、木轮。因此相对就比较费力。
然而此时恰好就是上班早高峰,大街上人来人往,石海也没办法把排子车收入到自己的随身空间。
幸好拉空车并不算很吃力。还能一边慢吞吞的拉车,一边欣赏街头的时代风景。
大街上人来人往,就是颜色比较单调,基本上就是黄、绿、黑三种色彩。一直要等到明年,流行起了来自北方大国的布拉吉连衣裙,街头巷尾才会变得色彩缤纷。当然,后来又突然单调了起来。
街道上,车辆很少,偶尔就那么几辆。有趣的是,许多公交车上背着煤气包,像这样的汽车,有时候烧柴烧煤也能产生动力。
这就是缺少石油和封锁的后果。不知道这样的汽车安不安全?其实乘客也不少,也许是死是活就这么一回事吧!
出乎意料,街头还是有不少的自行车。虽然也有一定的回头率,但根本没有达到夹腿尖叫的程度?
实际上,在建国前后,京城已经进口了大量的自行车,而且起码还有二、三十家的攒车车行。
攒车,就是拼装车。用国外进口的自行车零件拼装而成。所以京城攒车的月销量,起码也会有好几百辆。一年就有好几千辆。
没办法,这就是种花家,给点阳光就灿烂的主。就像后来的宇宙中心华强北,什么乱七八糟的山寨不都能搞出来吗?
有一说一,这根本不稀奇的。就算在抗日神剧里,汉奸队不就人手一辆自行车吗?富裕一点的敌后武工队,照样人手一辆自行车。
等到1972年,尼大统领突然访问的破冰之旅,随行的外国记者,他们在上下班高峰,看到了京城街头,简直目瞪口呆,不禁惊呼——自行车王国!
那可是挤满了整条大街,铺天盖地的自行车!
从此以后,自行车王国的美誉传遍了全世界。
就算到了后来,外国人对中国的第一印象——熊猫、功夫,还有就是自行车!
那还是在1972年!
所以对这年代的京城普通家庭,自行车确实属于大件。但什么豪华跑车玛莎拉蒂?整条街上最靓的仔?那还是算了吧!没那么夸张的。
就像四合院。许大茂那辆是公车,可以不算数。
但拥有自行车的,一个是三大爷阎埠贵,另一个是何雨水。无论何雨水是傻柱给她买的,还是她自己买的,但他们都不算四合院里比较富裕的。
其他家庭都买得起的。为什么不买?搞张黑市自行车票不合算而已。四合院和轧钢厂的通勤应该很方便的。根本用不到自行车。
顺便说一句:就算没有自行车票或者工业劵,其实也能够购买的。无非多花钱而已。
当时每个商店都有议价柜台的,能够购买议价商品,也有议价自行车。无非贵了许多,比凭票供应的自行车,加上黑市票的价格,稍微贵那么一丁点。
所以“没票寸步难行”?那是不对的。只要有钱,议价柜台几乎能够购买到所有商品,而且供应的品种更加丰富。无非普通老百姓舍不得那笔钱而已。
不过在观察中,石海又发现,还有一点很有趣——路人都是精神高昂,都有一种奋发向上的激昂和振奋。也许这就是火红年代特有的精气神,让人忍不住想要拥抱这个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