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22(1 / 1)
至于邢家资助的几个人,邢德全很是认真的采购了一大批的笔墨纸砚给各家送去,甚至还有好些新出的书籍,就指望着他们能临阵磨枪,不快也光了!
要说起来,这读书的事情,那真的是个费钱的事情啊!我们还是用哪个潭磊说事,这个例子比较典型些。
你看啊!这孩子是偷听自学的,也就是说他是没有一本书,完全靠自己记忆力好,生听生背,认字也是拿着树枝在地上写了才认全的。可是人的记忆力总不能说一辈子就不会忘是不是?时间一长总有些差池,为了这个,潭磊那是想尽了办法,比如他每天在学堂里等着大家下课,然后把大家练字以后不用的纸收集起来,然后用火塘里烧了半截的柴火当笔,在这些废纸的后面把那些书默写出来,遇到不认识的,吃不准的,还要到那些条件好些的学童那里帮着抓鸟,摸鱼,换来看一个时辰声韵之类的字典的机会。
他的四书五经没有一本是正紧的书,都是这么一张张大小不一的纸张凑起来的。平时上县城什么的卖菜,只要有机会,都会到书店什么的地方去看书,因为贫穷,因为穿的实在太寒酸,他总是要受到无数的白眼,有时候还要受到店里小二的驱赶,于是就和书店的掌柜的说好,他帮着裁纸,帮着搬书,只求每一个月能有一天能让他看书的机会,不要任何工钱。
人心总是肉长的,时间长了,时不时的掌柜的也会把店里裁坏的纸给他一些,或者是碎裂的墨条,甚至是开花的秃笔,让他随手出个几文钱就算是买了去。再加上他自己去人家大户人家后面捡那些破损的瓦片当砚台,这才算是凑了文房四宝。
可是这样的机会又能有多少?潭磊把那几张纸,哪一点子墨看的重要的不行,就是练字也不敢随意用,总是拿着笔沾了水在自家的桌子上写,算是练字了,又没有字帖,也没有什么名师之类的,这字完全都是他看的那些书里的印象,然后凭着想象,一个个的写,字又能有多好?最多不过是能看,或者说是整齐罢了。
再加上他说是四书五经都学了,可是这里头的注解呢?相关的典故呢?这些辅助的书籍那是一本都没有啊!除了从私塾听来的那些见解,他愣是没有其他能学到知识的门径。直到有了抄书的活计,才算是有了一个看书的机会,愣是又一次用那些废纸,木炭,在加上晚上的时间,愣是把所有他能接触到的书籍全都抄写了一份存在家里。
可以说若不是他持之以恒,若不是他想尽了一切的办法,用了所有的聪慧,让所有的人对于他的天分,他的努力有了认可,那么这样一个寒门农家子弟,也许永远都没有接触到知识分子的阶层的机会。
可就是这样,他依然没有科考,进入文人阶层的路子,因为他穷,他家里出不起他考试的费用,前面就说了,这科考是要费银子的,不说结保要花费,就是去出具户籍证明难道就不需要送礼了?考试的时候你不要笔墨纸砚了?拿那什么秃笔可是没法子考试的。还有这考试可都是在县城的,你去了住哪里?客栈也是要钱的,要是府试什么的,还要去府城,院试还要去省城,路上的开销也是不小的,吃住行,总比不能走着去,住大街上,喝凉水吧!
所以尽管大家都知道这潭磊是个好孩子,求学之心更是让人敬佩,可是他依然徘徊在文人的世界之外。
反过来我们再看邢德全,他读书那是直接从小就有小厮伺候着,书籍,纸笔,一应俱全,缺什么,直接写了单子,交给了邢老爷,自有采买给他去办,就算是个庶子,在这读书上,也从没有受到过亏待。到了年纪,还直接被送去了官学,有邢老爷的官职在,就是在学里也是不会受人欺负的,更是不用担心什么没有参考书,家里一个书房的书呢!足够他折腾着看了,就是有了疑惑,也有自家老爹这个举人出生的在呢!再不行京城还有好些大儒什么的,大不了就是送些礼物,上门求教就是了。怎么也会给他们家一点面子的。
所以当邢德全知道这潭磊的事情,知道他求学的艰难,那是忍不住就出手了!他实在是觉得自己和他比就像是在蜜罐子里长大的,自己那些所谓的委屈,所谓的不甘,就像是笑话一样。更是为自己没能好好上学,好好上进有些羞愧。
他也知道这些人缺的是什么,这考试,除了学问,最是要紧的就是字了,你要是字迹不好,说不得原本就是能中的,人家考官也懒得看啊!更不用说,那些劣质的墨条写出来的字,大多有些龟裂了,这更是大忌,于是这一人一套的文房四宝,那是考试必备啊!考试前把字在多练几遍,也是要紧的,最起码这端正二字是最重要的了。当然邢德全也不是什么冤大头,他送出去的都是科考要求中最低档的一系列,单是这样就要二两银子一套啊!真是不便宜呢!
至于书籍,老实说,这时候的书。都是雕版印刷,实在是产量低,工期长,成本高啊!不然书坊也不会有这抄书的活计了!印的和抄的都差不多了!若是用些劣质的纸张,再雇佣些像潭磊这样的人,那是成本还要低一些呢!
所以这书真的是很贵的,一套最常用的四书五经外带一些字典类书籍,直接就是五两银子,一般的农人,那个买得起?还不如填饱肚子要紧呢!若是加上那些附带的解析书籍,八股范例,唐诗宋词,那一套最简单的科考用书,即使是最便宜的版本,也要高达十两,对于像是潭磊这样的人来说,已经是天文数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