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当李承乾的小伙伴174(1 / 1)
偷懒?他们?小子哎,因为年纪大一些,身体好一些,他们其实干的最多好不,你这个跟在后头干的还不到一半的,有这个脸说这话?这是看准了这会儿没空揍你是吧。不过……说起来,如今这李愔跟的倒是挺紧的?
阿玉眼睛对着李愔一扫而过,随即又看了看李祐,这两个历史上出了名的混账皇子,如今……也没那么混账了?是了,到底有亲哥在前头领着,再加上跟着外头走动多了,小孩子眼界什么的开阔起来,兄弟也能指望的上,自然会有所转变。
这一个个其实变化都挺大,往日因为常见面倒是也没细想,如今才发现,变化真的不是一般的厉害。就是李泰,虽然说话什么的,总是一股子看不起人的傲娇味道,有提前修炼出毒舌的可能。可即使再吵吵,那也比以前好对吧。对着自家兄弟,最起码不再是以往那种视而不见,权当垃圾的眼神。这多有利于皇宫内部大团结啊。
再看看我们这太子殿下,以前那日子过得,多孤单,多憋屈,如今呢?一天到晚弹劾太子的人数少了多少?最起码三成有没有?再有那皇帝和太上皇的态度,是不是比以前更好了?这都是自己引导的好啊。哎,养孩子能养到这份上,真心不多,你说为啥大唐就没有个教育奖呢?
胡思乱想的阿玉对于自己养孩子的功力忍不住又自得了一把。当然了,这真说起来也不过是一晃神的事儿,他这大半的精力可还在这薄荷上,双手正忙乎的起劲呢。也正因为忙的起劲,那嘴巴突突起来就有点大。
“说起来这薄荷功用实在是不少,你看啊,种院子里能驱蚊,熬成水放澡盆子里洗澡能去痱子,加了蜂蜜做成糖能润喉醒脑,就是药用上也不小啊,发汗解热药,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处处都有用。主治:外感风热,头痛,咽喉肿痛,食滞气胀,口疮,牙痛,疮疥,瘾疹,温病初起,风疹瘙痒,肝郁气滞,胸闷胁痛。唉,这么好的东西,你说你们宫里怎么就没多弄些种?我听说陛下每年夏天被咬的也不轻吧,就是别的再不成,做个香包带身上,好歹也能起点作用,少受点罪不是,这太医都干什么吃的?”
太医干什么吃的?太医想吃你啊!看看,李承乾那一脸懵逼的表情,还有那几个满脸愤愤的皇子,回去之后,那太医估计,有的让他们记恨了。
阿玉这是当大夫当的成了习惯了,全然忘了这可是唐朝,还是唐初,连着《唐本草》都还没出来的时候,能有几个像是他这样,对这些东西知道这么全的?而薄荷是啥时候大面积使用的呢?那是明清啊,最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你说啥?孙思邈?对,人家是大拿,可这大拿看的是啥书?《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写的是啥书?是《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哦,还有一部符合道家丹道身份的《丹经内伏硫黄法》,不过那好像是伏火硫黄法的制作方法?是属于火药类?嗯,这个跨度似乎有点大……并且,这会儿人孙思邈还没到那种高度,历史记载,一直要到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才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 国家药典《唐新本草》,作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的《千金方》也是在永徽三年(652年)才成书。
你说那前头也有本草?本草和本草也是不一样的,就那《神农本草经》来说,那里头药材才几样?365种,亲,《本草纲目》里头可是有1892种,你说这差距有多少?反正吧,这么一算……阿玉这若是去当个太医什么的,妥妥比宫里那些更本事,若是机缘凑巧,混个神医什么的,那半点搁楞都没有啊。
有了这么一个对比,再来说阿玉的吐槽,那真是绝对的俯视有没有?那就不是一个等级,一个江湖中都能称之为金仙医圣的神医,对上这些早古派太医……你这鄙视的亏不亏心?那些太医要是知道了,吐血都不足以表示他们的悲愤啊。
“说起来……阿玉,你这啥时候学的医?”
嗯?这是个问题,在这个世界里,他的人设好像和医没啥关系吧。那他这……这是自己露马脚了?哎呦,这嘴巴闯祸还真是随时随地啊。好在阿玉这情况遇上的次数多了,相对的也算是有经验,这不是,眼睛那么一翻,没好气的说到:
“我书看的多不行啊?说实话,真要有心,其实多知道些药草知识并不难,就是《诗经》里头细找,也能翻出百八十种来,不然那些儒家的人也不至于神兜兜的,总觉得自己能看得懂药方了。只是吧,我当初……唉,这么说吧,我曾觉得,不为良相,就为良医,也是个不错的出路,所以多用心了些。”
嗯,这话……这是抢了人范冲淹的名句?好吧,李承乾他们不知道范冲淹,只是从阿玉这语气里透露出来的那种隐晦的含义……够他们神展开了。
这阿玉家的情况他们是知道的,作为一个中等人家的旁支,又是没了爹妈近亲的,感觉出仕希望渺茫,想着给自己多寻点出路,这个好像确实合情合理。因为没人教导,所以自己多用心学点东西什么的,也符合阿玉见识广博,学问精深的人设。这么一算……阿玉懂得多,好像也挺正常的啊。那既然这样,他们这戳人家心窝子的事儿,多问是不是有点不厚道?
感觉自己有点不厚道的李承乾立马没问题了,假装咳嗽一下,眼睛往边上一扫,看着兄弟们都转过了头,边开始打岔说起了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