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夏家长工的日子7(1 / 1)

  当然这个时候,我们的阿玉同志也很忙,他正忙着应付和亲王,要说和亲王真是个异类,或者说是个敏感的家伙,他不知道怎么突然知道了阿玉他们到京城的时间,对于阿玉能这么短的时间里,准确找到自己喝茶的地方,和认识自己身边的随从感到了好奇,或者说对于自己的安全不自信,你想啊!这一个才到了京城多久,居然就能迅速找到自己出行的规律,还能找上门来,那要是来个乱党呢?自己还有命在?虽然他决定京城的安全系数还是挺高的,不过这不妨碍他追求更高不是!

  于是乎,阿玉被他找上了,一定要听听这丐帮的一二事,当故事听都成,就是一定要说明白清楚,按照他的说法就是,让他这个不能随便出京的老宅男多一点消遣!--当阿玉是傻瓜吗?他有什么不知道,不明白的,怕死才是真的吧!再说了,出卖丐帮?那他以后怎么混?人要讲义气的是吧!

  作者有话要说:本故事用的是乾隆十七年,因为还珠开篇就是乾隆二十四年,紫薇十七岁,另外这个时候,不是令贵人,而应该是令妃了,人家十四年就封了妃,前面错了,我改了。

  第61章 夏家长工的日子7

  “王爷,您不能这样啊!是,小的知道,您性子好,人也好,就是和您说了丐帮的事情,估计也没什么,你一个王爷,怎么也不会和那些吃不上饭的乞丐娃子计较,可是这事儿对我这样的人来说却是天大的事儿,事关信誉,要是我在您这儿什么都说了,那以后,小的怎么在江湖上混不是!”

  阿玉面对和亲王的纠缠,难得放开了一回,不像是刚到的时候那样处处谨慎的什么都不敢说,也不像外头那些升斗小民的架势,看到权贵就立马矮上一截,而是多少放出了当年和杨过在一起忽悠江湖中人的架势。

  几次穿越的沉淀,阿玉身上的气质其实很复杂,有卑微,有高贵,有江湖草莽之气,也有优雅的贵族范,混合成了一种特别的神秘气质,他到了这个位面之后,因为身份还有对于这里的剧情的各种不待见,让他收敛了大部分的特征,只是用最普通,最不容易引人注目的方式活着,直到这一刻,他有点撑不住,这才放出了一丝,想要糊弄人。

  可就是这么一丝,让看似混不羁,其实分外精明的和亲王眼睛一亮,满含深意的对着阿玉说道:

  “你小子,呵呵,不简单啊!看来爷是小看你了!”

  就这么一句话,阿玉猛地一愣,然后就是紧张,他这身份可是磨豆腐的长工,这长工能有什么见识?就是他识字,熟悉四书五经,会医术,这些技能他也从来没有展示出来过,若是让别人知道了,只怕疑惑更深,或者会给他带来不小的麻烦,没想到自己只是随意的放出了一丝,就能让这个王爷如此惊觉,果然不简单啊!若是一个不好,只怕自己要被当成图谋不轨的乱党给咔嚓了!

  阿玉想到这里,立马脑子转的飞快,脸上也带出了一些尴尬和紧张,斟酌着开口:

  “王爷,您是天生高高在上的,不懂我们这些底层人的苦,我生下来就没有吃饱过饭,一家子为了糊口养家,只能操持最辛苦的工作,就这样还不得不给人当长工,贴补一些家用,好让家里的兄弟姐妹们不至于饿死,如今小的能有今天,能有出门替主家办差,给家里增加安家银子的机会,说白了也是靠着朋友帮衬,若不是那些朋友讲义气,肯帮忙,让我能容易些打探到主家想要的消息,小的哪能有这样的机会。”

  说道这里,阿玉已经有了腹案了,一脸真诚的看着和亲王:

  “您是不知道,东家那里这些年,基本就是足不出户,家里的名声在济南已经是成了人人皆知的笑柄,就是家中的管事,管家,出门也是让人指指点点的,所以能出去打探消息,能为主家走动的也就只剩下我们这样的长工了,小的从小因为曾经讨饭吃的缘故,和丐帮也算是熟悉,所以一直以来,索性就靠着这些朋友,给主家分忧,让小的也有了在主家立足的资本,您说,这样的恩情,小的能忘了嘛?”

  说到这里,阿玉还揉了揉脸,任谁看了都举得这孩子估计是差点哭出来,这是在遮掩,只有阿玉自己知道,这是酸的,牙酸!

  “小的知道,您这是看着这丐帮的人消息灵通,觉得不安,可是要小的说,这丐帮人数多少,其实掌控在朝廷的手里,有饭吃,有房住,有活干,谁愿意当乞丐?当年我们家也是讨过饭的,可是在能磨豆腐养活自己一家人以后,就在没有出门伸过手,说白了,这伸手饭可不是好吃的,那可是豁出来脸,把祖宗十八代都带上的丢脸饭啊!甚至还时不时遭到些地痞流氓的欺负,殴打,甚至抢夺。每年为了这个被打死,冻死的乞丐不在少数。其实只要朝廷能多些安民措施,能让人安生的种地,干活,靠着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这天下又会有多少人会去当低贱的人人可以欺负的乞丐?至于丐帮,说白了,不过是那些没活路,只能考伸手吃饭的人为了抱成团,不让人随意殴打而结成的。至于消息灵通,这也是没法子,您看看,这街上走街串巷最多的人是什么人?还不是乞丐?”

  阿玉说了这么多,看着脸色渐渐严肃起来的和亲王,心里还是不安的很,他不想因为自己,让这个存在了几千年的帮派遭遇惨祸,也希望这个贵族王爷能重视流民的问题,让天下人多些活路,所以有些话他还是要说,这不是他圣父,而是一个人的良知,有了机会,只要多说几句,举手之劳就能让别人过得更好,为什么不做?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