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元朝政事2341(1 / 2)

自从正月时收到国师的消息,除了指派手下军队往西线压,忽里温也在焦急的等待当中。二月二十的时候,国师又派来了一个信使,还是只有一句话:三月前进大都。

让人带信使下去休息后,忽里温就陷入了沉思。虽然国师没有明说,但大汗应该是不行了,而直到此时大都那边还没有正式消息传来,显然大皇子认为自己已经稳操胜券了,至少他已经控制住了皇宫。如果是这样的话,等到大汗去世,大皇子趁机坐上汗位,到时除了带兵北上一途之外别无他法。为今之计只有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国师身上,否则等大皇子登上汗位之后,等待自己的将是无尽的苦难。

但是,大皇子既然能够控制大都的消息外流,会不会同样派人在路上等着自己呢?如果自己为了安全带领大队人马北上,只要一动身就必然会被知晓,相信大皇子在路上肯定有所布置。可如果带的人太少,又如何能够安然北上?用脚趾头想都知道大皇子肯定在济南甚至他的府上有眼线,只要自己带的人太少,进入大皇子的地盘后面对的会是什么不言而喻。

忽里温站在地图前,脑子里紧张的思索着。国师让自己三月前进入大都,走陆路的话时间上一点问题都没有,哪怕绕路都有很多种选择。问题还是如何能够避开大皇子的耳目。突然间,忽里温看向城边的那条黄河,脑中不免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何不走海路北上?

马背上的民族,习惯了骑在马上征战,让他们离开心爱的马匹,会让他们心中没有安全感。但正是这样的思维定式,相信没有人会想到自己会乘船北上。计定之后,忽里温叫来心腹手下,一番密谈交待。

一切准备妥当之后,忽里温和心腹手下,于二十二日从济南出发,坐船东去,后又换船北上。等有心人发现二皇子已经几日没有出现后,时间已经到二月二十四,此时二皇子早已登上了北上的海船。

二月二十六日,大皇子接到忽里温消失的消息时,正在前往皇宫的路上,右手拳头一握,唤了个手下过来交代几声之后,仍旧前往皇宫。为了伏击可能北上的忽里温,济南前往大都的路上早已布置完成,大都进出和城门也早就派人驻守,只要忽里温不是派大军北上,一经发现就会被拦下,胆敢抵抗的话就会被就地格杀。

大皇子边走边想:忽里温这边不用过多担心,现在唯一可能出现变数的就是国师以及驻扎在大都城内的怯薛军和贵卫赤两支军队。国师这段时间除了进宫见大汗之外,没有接见什么外人,一副静观其变的样子。这既让人放心,也更让人担心,可对方完全没有动作,自己除了严防死守,再也没有什么好的招数。而那两支军队是大汗亲自掌控的,这些年自己因为常年待在大都,对其中的将领或多或少的进行拉拢,但是这只能暗中小心翼翼的进行,效果也并不理想。直到去年底,眼看大汗陷入昏迷,才有几个将领向自己效忠。如今时间也来不及了,除了掌控好大都其他军队之外,也只能静待最后的时机到来,以大汗的身体来看,这样的日子也是不远了。

忽里温是二十七日夜才登陆的,一路坐船过来,除了让他感觉很不适之外,给他最大的感触就是如果有人以此用兵,岂不是可以随时找到地方登陆直捣黄龙?当然在他看来,但凡军队登陆之后,谁也奈何元朝的军队不得,他对元朝军队有这样的自信。不过为了防患于未然,如果自己能够当上大汗的话,势必要加强海上的力量,否则将永无宁日,又或者将吴越两朝彻底消灭,那就什么也不用担心了。

大汗这一病已经几个月时间了,暗地传出来的消息,这次是凶多吉少了。这对于朝堂上部分官员来说既是好事又是坏事,好事是可以趁着这个时候搏一把,坏事是这样选择难免会出现错误,到时不止眼前的富贵没有,搞不好还会惹祸上身。但对于那些没有想要选边站队的官员来说,心里无不在盘算着自己日后的去路,巴望着大汗能够清醒一下,定下汗位传承,免去自己忧思徘徊之劳。有些人则不存在选边站队的问题,早早的陷入了进去,比如皇子们的奴仆家臣,有亲密姻亲关系的王公贵族,有众所周知的臣属关系的大臣等等。可惜人心似水,有时候远远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

大都这边的军事防卫力量可以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就是拱卫在大都周边的普通军队,这是大皇子名义上能够直接掌管最为倚仗的力量,但是大多驻扎在离大都五六十里的地方,轻易不能随便调动,因此也会远水解不了近渴的可能,人数大约在六万人左右,大多数能够听从大皇子调遣,负责在忽里温可能北上的路上伏击的正是这些人。

第二部分则是护卫大都的力量,直接驻扎在大都的各处军营,人数大约在五万人左右,掌控这部分力量的则是皇子近臣、王公贵族等等。正因为如此,这部分人看似位置重要,其实起不了什么大的作用。加上这部分平日里驻扎在大都,整日里花天酒地的,也就只能欺负欺负普通百姓了,真要上战场,恐怕没有什么作用。大家都在这里安插人,主要还是起到互相牵制的作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