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浙东陈家(下)546(1 / 2)
宁波乃至浙东等地的世家大族,对苏圣平的印象大都是通过传闻和《华夏新闻》了解到的,对其本人治政、治军的能力并不怀疑。但其中大多数还是认为苏圣平乃一乱臣贼子,不排斥在商业上合作,但要想他们真心支持苏圣平,却也不现实。
他们之所以会那样的看法,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者霸业基础不牢,自古福建、广东乃偏僻之地,虽然近百年来,因为海贸兴盛,已然有所改观,但仍旧改变不了其先天存在的不足。二者,近年来虽说江浙党势弱,但仍旧是朝中一大势力。各族都有不少子弟在朝为官,岂能投入苏圣平怀中从头再来。三者,苏圣平实行的官绅一体纳税、摊丁入亩、一条鞭法、征收商税等税赋政策,受损最大的恰恰是他们这些世家大族,如此岂能得到他们真心拥护。
当然,苏圣平所为也不是没有他们欢喜的方面,比如说重视商业,给予商人比较高的地位。但总体上,对苏圣平的评价还是负面居多。
各家对苏圣平的评价,陈文华知之甚详,合作开设棉布工坊前,各家聚在一起就有过讨论。当初,苏圣平甚至还没有举旗造反。如今虽说和朝廷达成协议,却已撕破脸皮,只要此次朝廷能够挡住元人,转过头来定会和苏圣平不死不休。若是挡不住元人,那一切休说。估计吴朝对苏圣平占据广东也是抱着同样的心思。
可一想到刚刚苏圣平的分析,陈文华不免对南边两朝信心大减,考虑到最坏的情形出现,如果能够最早做出选择,陈家岂不是可以再上一层楼,就如泉州王家在苏圣平体系中的地位。
陈文华考虑了一下措辞,开口道:“圣平,前些日子,我在《华夏新闻》上看到国民军占据广东之后,已在全省推行了全新的商税和田税。不瞒你说,宁波乃至浙东诸府不少长辈看到这个消息之后,对此颇有微词。你有没有想过实行此策后天下士绅会如何看你?还有,观你所行选官、任官之法,并不以儒生为主,反倒是更加重视商人、司法、工匠等,似乎想过如此一来,天下读书人不会支持你?”
苏圣平看着陈文华,没想到他突然说了这个,他自然不晓得陈家等家族曾经开会讨论过他。心想陈文华的意图不见得是和他探讨,而应该是当面了解自己的理念。既然要合作,信息部早就系统了解过陈家的底细。应该说这是一个比较正派的家族,虽说免不了世家大族隐瞒田亩逃避税赋等事,但还算得上是开明士绅。族中也有不少子弟在朝为官,虽没有什么大官,但百年来通过联姻等手段,倒是和不少世家大族结成了“利益共同体”。综合陈家的情形,结合福建商人没有经营棉布工坊的经验,因此苏圣平才选择以棉布为突破口,选择陈家合作,准备慢慢把浙东的那些世家大族拉上自己的战船。
面对陈文华的疑问,苏圣平知道自己的回答想必会传到浙东那些大家族的耳中,因此颇为慎重,好在这些问题之前都有过思考,坦然开口道:“多谢陈兄对小弟的关注。”
陈华刚想客气一下,苏圣平抬手制止,接着说道:“我不是在说客气话,关注、了解、思考、辨析,最终认同才能达成一致。方才陈兄所说,涉及两个问题。一是选官任官之事,一是税赋政策。我知道这两个政策,是士绅大族最为关注的,我在宝岛、福建、广东实行的政策和以往多有不同。具体的情形,我在《华夏新闻》和《新知》上说过多次,陈兄其实可以再认真看看。你我兄弟相称,又是合作伙伴,我就多说两句。”
“关于选官任官,首先我要纠正陈兄一个错误的说法。何为读书人?按照陈兄的说法,只有那些读之乎者也的才是读书人,我倒不这么看。在我看来,圣贤书只是书的一部分,研习律法、数算、匠作也是读书人之一。”
“其次,我经常说术业有专攻,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不可否认那些读圣贤书,经过国考的人中有大才,但平心而论大部分人真的都是合格的官员吗?最多算是合格的官僚。不知律法如何断案,岂不会被小吏把持诉讼之权?不知数算如何计算税赋、工程核算,岂不会被小吏把持财税之权?退一万步说,我也没有看轻那些只读圣贤书的,我手下有不少这样的人任官,泉州书院就有不少人在我手下任官。”
“另外,我推行的是以吏入官,只有在一线熟悉实务,锻炼了驭下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之后才能更进一步。到那时,他就不需要做专业的实务,而是做一个合格的管人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