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吞金兽39(2 / 2)
结实的纤维可以做盔甲,甚至可以防御子弹。古希腊时,就曾经大量的应用亚麻甲。马其顿大军就普遍使用亚麻甲。比起青铜甲来说,亚麻甲更加便宜,更加轻巧。虽然防御力有所不足,但是也可以采用重点部位内衬青铜甲片的方式来加强,犹如现代软式防弹衣用金属插板来加强一般。而比起皮甲来说,亚麻甲又有许多优势,它更加容易供应。
区区一层亚麻自然挡不住什么。而亚麻甲也不是单纯将亚麻叠起来而已。而是要用胶牢牢的将十几层亚麻黏在一起,使其强度产生惊人对比变化。按照《骑士与风炉》一书给出的数据,16层亚麻布制作的盔甲相当于5mm厚的硬皮甲。当然了,用不同的胶进行胶合对防御力的影响也比较大。当时复原实践的时候是以蜂胶效果为佳。只是那个太贵了,张伯伦下令在领地中寻找廉价的替代物。
论坛上也有人建议张伯伦制造藤甲或者纸甲,但是被张伯伦否决了。藤甲是一种地域性很强的盔甲,按照明代记载制作所需的时间太长了,远水不解近渴。而纸甲的话,太过偏门,他怀疑效果尚不及亚麻甲。
事实上制造亚麻甲也要时间。因此他没有全吊在这一根线上,而是找出来了手头上尚有的那些结实的皮,命令人制作皮甲。水煮来硬化皮革是欧洲传统工艺。这些方面都不用他教,做皮甲这个时候皮匠是很熟练的。最后做出来的就是那种《冰与火之歌》中常说的煮沸皮甲,成品一共有几件,统统下发给了守备部队。连同新制作的亚麻甲,从邪教徒手中缴获的还带着血迹的各式盔甲、从不知道从哪里掏出来散发着霉味的存货最终将守备部队都武装了起来。
至于兵器,也是缴获的和打造的连同之前的那些民兵武器混着用。关于“纯队”(众人拿统一武器和盔甲)与“花队”(众人分别用不同的武器盔甲)之争,由来已久。不过现在张伯伦这边的问题是……纯队不起来啊!他哪来的那么多统一的武器盔甲?
因为将这些旧民兵地位升了级。所以武器上又做出了一些加强。过去是那种普通的长矛,现在则给他们加强成了像铍一类的长矛。所谓的铍,简单的理解就是将短剑装在矛杆上,比起寻常的长矛,除了刺之外,还可以有效的劈砍、挑杀。日本的“大身枪”也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刃长在30厘米以上、直刃,两边开锋。
之前的战镰、长柄柴刀,也选出来了几柄进行强化。这个强化当然不是镶个宝石、画个魔纹之类的就有了神奇的魔法力量。而是顶端正面增加一支长刺焊接上去,这样就能像长矛一样更有力的捅刺敌人。为了强度以及威力。张伯伦令人将长刺打造成了三棱柱的形状,正如同那凶名显赫的“三棱军刺”!为了测试威力,张伯伦找出来了一件废旧的准备回炉重新打造的锁子甲。令一名守备队士兵挺身突刺。果不其然,那三棱长刺一下子就捅穿了锁子甲,深深的扎入到锁子甲后面的土堆里,一直到战镰的刀刃顶住了锁子甲无法再深入的刺进去为止。除此之外,在战镰或者长柄柴刀的锋刃的背面,张伯伦又令人焊接上短粗的三角形的角钢片。这样除了正面可以砍杀敌人之外,翻过来用这短粗的“刺”砸穿敌人的头盔不成问题。也有的在背部焊接了斜着伸出去的短刺,它可以用来卡住敌人的兵器。经过这一番改造,这几柄已经不能再当农具使用了。事实上它们现在就是正儿八经的欧式长戟。
再者,就是张伯伦又命令铁匠为守备队的士兵打造了几柄“马叉”。外貌是矛头两旁又岐出两刃,形似镗。可以理解为三戟叉一样的武器。本来嘛,人的身体结构都类似。所以各个民族的武器有相似的一面很正常。中国古代同样用过和英格兰长弓很像的弓。而日本的“十字文枪”则与中国的镗也有相似之处。
之所以主要给他们配给长柄武器,是因为张伯伦知道他们武艺不精。在这种情况下用长柄武器可以更好地让战友之间相互配合。拉开和敌人的距离也有助于他们稳定情绪发挥实力,并且避开敌人的近身攻击。说到底,在不存在太强的超自然力量的世界里,一群用长柄武器的杂兵一拥而上也能杀死高手。
远程力量方面,张伯伦趴在地上仔细了想了想,还是花钱从商人那里购买正儿八经的蹶张弩以及配套的方簇弩矢。这些制作的可比他领地里的那些弩和弩矢精良的多了。威力大得多,击穿锁子甲不成问题。当然,价格也贵得多了。
“果然,军队就是吞金兽啊。”张伯伦感慨道。他算是体会到了。想想当年,苏联那么大个国家,最后栽倒都和将过多资源投入到军队里却难以得到回馈有关。他不由得琢磨着,该在之后让军队动一动,搞点事情,免得光花钱养兵没有回报。
不过那都是以后的事情了。现在他能做的,就是祭出发酵这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