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没有中国人做不到的事情62(1 / 2)

在看似无比强大,人类科学发展根本无法望其项背的外星文明面前,中华民族选择了斗争,团结起来,以科学为武器,团结所有可以团结的人类力量,积极发展科技,冷静分析,快速实施,用顽强的斗争,一点一滴争取在这个宇宙的宝贵生存权。

我们的民族历经了五千年风雨,尤其是到了近代,差点被列强肢解。因此,没有人比我们这个民族和国家更加懂得这样一个道理:

生存的必须条件是斗争,勇敢斗争,绝不后退,后退就是死亡,唯有奋发前进才有生存下去的资格!

这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生生不息的唯一道理!

斗争不是空口无凭随便说说的,在最短时间内,我们全力投入了这场人类生存资格保卫战。

大本营科学家委员会成员开始在各自领域奔走,明天是委员会年纪最小的“小鬼”,他选择了最为艰巨,最为繁重,但理论突破程度也相对较小的航天工程领域。

之所以如此,倒不是明天畏惧理论,而是他深深知道短时间内理论无法突破,目前阶段必须用工程来弥补理论缺陷。

这个过程有点类似生活在明朝的战士使用冷兵器,鲁密铳,红衣大炮,弩箭来应对使用现代化枪械的敌人。虽然看似无法取胜,但只要布置合理,规模够大,还是可以让敌人遭受损失,甚至知难而退的。

航天就是当今人类的弓弩,没有航天,伽利略盾牌就无法送到目标地点。

大本营在上海成立了新的航天开发中心,全国航天工程师按照各自领域分组,每个组同时开工,大家向着共同节点奋力拼搏。

首先要突破的,是火箭运载能力。根据估算,盾牌重量在五万吨左右,因为这个盾牌必须够大,否则无法保护整个地球。够大,意味着高重量,而把如此重量输送到太空,是人类之前无法设想的。

盾牌工程运载火箭的基础是登月的超重型长征九号,这种火箭完全状态下,运载能力达到近地轨道两百吨。

但是,这不够,远远不够,盾牌需要运载能力单次达到一千吨以上水平。

一下提高五倍运载能力,这是难以实现的。

况且,还必须可以重复使用火箭大部分结构,要不然一次一发,成本大到我们无法承担。

传统的火箭燃料全部作废,那些东西太落后,在需求面前根本无法满足。

火箭科学家们和材料科学家,化学家通力合作,不分昼夜地进行新燃料突破。

在大本营发出命令之后半年,燃料开始有了眉目。

位于吉林的中科院物化研究所和航天科学家们一起开发出固态金属氢基燃料模块。传统的氢燃料是以液态和液态氧搭配组合的,但这样能量密度太低,需要巨大燃料箱去装载燃料本身。

但是,压缩,并且将氢固态化,做成金属模块,那体积就缩小了100倍以上。

更加重要的是不但体积小,而且能量输出相较于液态,一次提高4倍以上,这样火箭推力可以提高五倍。

由于火箭燃料体积减小,燃料箱也不需要那么大,剩下的机构可以用来装载载荷本身。

明天无法忘记在罗布泊大沙漠实验舱观看的火箭推进器点火,因为能量太大,过去那座位于燕山深处的试验场不再使用,航天人在罗布泊深处无人区重新建设,启用了“东风一号”。

东风一号试验场规模非常巨大,数万名建设工人在大型机械配合下,只用了三个月就全部完工。

建设这座超大规模试验场不仅仅是为了本次火箭试验,大本营的规划还准备后续在这里试验核动力引擎。

“明天同志,看看这玩意儿,这玩意儿就是火箭燃料的黄昏,晚霞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啊”

试验场负责人笑着对明天说。明天点点头,耳边响起倒计时报数。

“三,二,一,点火”

金属氢燃料的威力大得让所有人吃惊,虽然指挥所在五十公里之外的地下深处,但引擎爆发的力量排山倒海,让地下指挥部的明天感觉心肺全都在震颤。

450秒之后,参数全部符合要求,金属氢燃料火箭引擎的第一次点火试验获得了完全成功。

五个月,不到半年时间,中国航天人创造了奇迹!

有了试验成功为保障,剩下的就是工程再设计,在火箭这方面,已经没有了多少障碍。

“明天同志,我希望你以后还来,到这里观看我们的核动力火箭引擎试验。”

“我一定来”

明天和负责人握手,他知道根据规划,后续航天部门要开发另一种更加有前途的未来太空引擎。

核动力脉冲发动机。这种引擎的特点就是脉冲,所谓脉冲既爆炸,一连串小规模爆炸推动飞船前进。作为爆炸动力来源的是小型氢弹,这种氢弹大小相当于一颗网球,甚至乒乓球,能量最小是一百吨TNT。 明天还知道,核工业部门已经重新启动了青海金银滩基地,这个基地诞生了第一颗氢弹内核,现在要为人类生存生产制造能源之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