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卷第14章 充分考察78(2 / 2)
“出路是有的,不仅有,而且大,就看大家想不想干,敢不敢干!”
“胡兄弟,你讲讲,我们没读过书,也没出过门,就在这方圆几十里求生活,没得见识,给我们讲讲外面的新闻和道理。”
于是,从这天、这条崎岖的山间石梯上开始,胡洪疆根据青年们的情况,有针对性的深入浅出,结合实际,讲开了革命道理,启发大家“闹革命”,渐渐地,青年们的视野开阔了,胆气壮了,觉悟了。
胡洪疆又适时写了很多介绍信,分批送背煤青年们到徐允士和吴会治处接受军事政治训练,在不声不响中,旧院,一支有着良好阶级觉悟的革命队伍,逐渐成长起来。
吴会治闹革命的条件最好。他家在井溪坝的坑塘,井溪坝是个大地名,下面又包含许多小地名,如井溪坝五爪垭、井溪坝坑塘。井溪坝坑塘是川东北崇山峻岭中的一个数千余亩的冲积平原,周围百余里全是纵横交错的高山深谷,人迹罕至,是四川、陕西、湖北三省交汇之地,交通极不方便。
吴家是当地大族,吴会治回乡,凭借家族的力量和黄埔军校的金字招牌,当上了井溪乡团防大队长,通过加强训练和政治教育,吴会治很快就把这支有百多条枪的地主武装,变成了秘密由党掌握的革命队伍。
长江梁平段以北数十里,几条小支流交汇之处,有一个椭圆形的小冲积平原,叫虎城坝,土地肥沃,海拔低,日照强,灌溉条件好,因而物产丰富,人口稠密。小平原椭圆顶端有大镇,名南岳,小平原中部大镇,叫虎城,主产稻谷。平原圆底的镇,叫龙胜,水灾濒发,繁华远逊。达县与梁平县界,从南岳跟虎城之间通过。将椭圆一分为二,南岳属达县,是刘存厚防区,虎城属梁平,是杨森的防区。县虽有界,可百姓生活全无影响,通婚、上学、做生意、走亲戚,每日间络绎不绝。
爱国无分出身,革命全靠觉悟。
虎城大姓中,有俩石姓地主,各有一个儿子,当年同时考取北京农业大学,消息传来,虎城“振动”,石家流水席从院子摆到了长街上,送礼的人络绎不绝,官爷的轿子,军爷的马,商人的驴子,堵塞了半边街。谁知这俩个叫石子安、石轻尘的后生,前程似锦的骄子,在学校学习中,在军阀和**横行的北京城,在现实与理想的思考中,在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探索中,寻找到共产主义这盏指路明灯,加入了中国**,走上了推翻包括本阶级统治的革命道路。
1927年秋,他俩带着动员群众、建立革命武装的任务,回到了虎城。几乎与他们同时回乡的,还有金冶平、蔡奎、李云程、袁树森等一批接受了革命思想的青年党员。
几月间,虎城一带的主要地方武装力量,人员全部由我党控制,蔡奎、石子安、石轻尘、李云程、金冶平、袁树森、还有后回乡的另一党员学生张子善,互相接通了组织关系。几个年轻党员,利用石家的力量,让地下党员石卫卿、刘湘臣当上了团总、副团总,石怀宝、石轻尘当上了团防正副大队长,李云程、金冶平、张子善、袁树森,分任四个中队长,小队、班长全由党员和倾向革命的进步青年担任,让这支拥有20多支短枪,400多支步枪的队伍彻底变成了我党武装。
同时成立了虎城临时特别支部,一时间,各种活动风起云涌。
这天,春雨萧萧,王渡率李家俊、徐允士、胡洪疆、唐伯壮、张鹏翥一齐来到井溪坝,观摩了团防大队的训练后,对**起义的筹备工作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分工,大家议定:
起义时,以李家俊家住的固军坝为首倡之地,这里是万源县第三区区公所所在地,西是通向县城的石塘、旧院、白沙等乡,距县城有百里,东边是井溪、蜂桶等乡,再东则与城口县的绵绵大山相连,除固军坝地势略低外,周围乡镇多是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山高路险,地势复杂,植被茂盛,河谷纵横,进可攻,退可守,西可到重庆,东可到武汉,北可进陕西,南可到万县,历史上农民起义,多以此为依托,抵抗官军。
决定由吴会治以团防大队长身份,聘请徐允士为军训教官,以井溪坝坑塘为基地,以训练筹办团防为掩护,各地组织进步农民青年来井溪坝进行政治军事训练,为起义**培养一批战斗骨干。
会议结束,李家俊、徐允士陪着王渡、唐伯壮到了固军坝白羊庙旁的李家俊家,四人就起义后的部队编成作了详细的讨论,临睡前,徐允士斟酌再三,提出了一个问题:部队作战指挥的通讯问题,需要号手。
李家俊:“允士同志,你在杨森军中多年,有没有合适的号手?”
徐允士干涩笑,很苦:“有一个……”
王渡眼前浮现起那个无精打采倚在栏杆上,衣服破烂,脸色病黄的小兵芽子,那一颗挂在眼角上恶心的眼屎,最失望的是他的眼神,空洞而迷茫……
“号手是我们指挥员的喉舌,必须是革命觉悟高、战斗意识强的同志,最起码要有明确的奋斗意识和对党的忠诚,还是要慎重,组织上充分考察。”
徐允士头低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