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卷第27章红薯饯行宴115(1 / 2)

红军的不断壮大,让刘存厚日益恐慌。

刘存厚经过斋戒、扶虬、卜邽等一套仪式后,向蒋介石请示围剿红军方略,得到蒋介石要求跟刘湘紧密合作的指示后,放下了他老资格军阀的架子,主动寻求川中霸主刘湘的支持合作。

刘湘按蒋介石的指示,向刘存厚承诺保证:在围剿一路红军期间,他不染指刘存厚的地盘。

刘存厚放了心,然后把他仅有的两个师9个团的兵力,全部动员起来。

这次他下了血本,留两个团在陕川边境,防备陕西军阀混水摸鱼来抢地盘。又部署另两个团在西南防范川内军阀,因为四川军阀的承诺是空气,不得不防。其余5个团的正规军和辖区内的宣汉、万源、城口、达县四个县的民团一万多人,充作围剿主力。其它区乡民团,协助正规军主力作战,守备城镇、封锁交通,盘查行人。

他的第四次“会剿”计划,使用的硬、软两把“刀子”。

“硬刀子”就是猥集的大军,首先占领根据地核心固军坝、白羊、十字溪等要点,然后步步为营推进,择机与红军决战。

“软刀子”是针对老百姓,刘存厚认为老百姓被红军赤化了,要实行普剿普杀。他在根据地实行疯狂的屠杀政策,挂出“剿牌”,把农民赶到指定的村子集中居住,实行“集村制”,“连坐法”,早晚点名,轮流值日。推行连坐法,一家有罪,十家连坐,一人犯法,十人同罪,大开杀戒。

在李家俊家乡所在村,一个上午就杀了136人,红军在根据地内活动较多的十来个村子,集中屠杀了上千人。

尤其是刘存厚家乡来的团长廖雨辰,干得最欢。

面对敌人的大规模屠杀,为避免牺牲,李家俊将指挥机关和农会机关转移到城口、宣汉、万源边远大山上的草场坝、回龙坝等地,把农会基层干部和“神兵”师傅组织到宣汉翁松坪、炮台山、万源蜂桶山、城口国梁山等地,训练队伍,发动群众,运用游击战,同敌斗争。

随着白军向根据地围追堵截加紧,敌人又实行“坚壁清野”,一路红军缺粮吃,在野外也难以获得食物,红军与群众被隔离开来。时间长了,封锁长期打不破,枪械物资得不到补充,根据地越来越小,只剩蜂桶、井溪等高山区。

敌人的普剿普杀加剧后,许多留下来坚持斗争的农会、苏维埃、地方游击队的干部人员和家属,被迫逃上山,使山上人员增多,粮食、弹药、医疗的困难越来越大,代彪的药包,成了总指挥部的“小药库”,受到指挥部高度重视,不久,存药几乎告罄。

最让指挥部苦恼的是,由于前期发展过快,一些带着不同目的的人,混进了队伍,他们遇到困难消极,煽动队伍中思想动摇的人,拖枪下山,投降敌人,把红军的情况报告给敌人,让斗争更加困难。

这晚指挥部的领导们巡视,有一些上山的群众,向总指挥诉说他们迫切希望早日打败敌人围剿的愿望,李家俊坚定的说:

“乡亲们:这次敌人来,有硬刀子,有软刀子。硬刀子是杀人放火,软刀子是登记自首。刀子是两把,杀人是一样的。我们不要上当。革命就要不怕流血,不怕倾家荡产。我的家已倾了,但人还在,就是死了也还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总有一天革命要成功。“

形势日益恶化,总指挥部开会决定,为早日打破敌人的封锁,决定集中主力,由胡洪疆率二支队300余人,张鹏翥率三支队150余人,手枪队除留三小队保卫指挥部外,从城口、宣汉两县结合地带南下,跳到外线去打击敌人,或到开县去开辟新的根据地,争取打破敌人的围剿。

南下部队三支队在前,二支队在后,手枪队一二小队配属三支队,四五小队配属二支队。

部队在回龙坝陆续集中,做出征前的准备,计划两天后出发,指挥部领导留在根据地跟其它队伍和群众一起,坚持斗争。

一个松林包上,搭着五个茅草窝棚,这是手枪队的住地,一个小队一个窝棚。

徐允士、胡洪疆、张鹏翥三人,找到吴焜睡的窝棚,见他懒懒地靠在草堆上,剥松子吃。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