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卷第33章 兵为邦捍151(1 / 2)
正在为会议作着紧张准备的王渡,在李清澄家书房,接待了吴焜和唐元明。这位革命多年的老领导,不吝言词的对黑天池游击队进行了表扬。
“吴焜,你们回来得太好了!东征,我们的损失太大了!你们这支游击队能够基本回来,对大山坪根据地建设作用太大了。去年,你们在芭蕉那次弹药库战斗中,表现很好,收获很多,对根据地建设简直是雪中送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吴焜、唐元明肃立笑着听。王渡笑了,“看我忙昏了头,快坐,喝水。”
书房中有一个穿着长衫,大约25岁左右的青年,吴焜感觉他的额头格外明亮,两眼顾盼有神。他端来一壶茶,两个茶杯,对俩人一笑。
“这是广福小学校长蒋群麟,广福支部的委员,他在帮我整理会议资料,你们认识认识。”
三人热情的握手,俩人惊讶这个校长的年轻,广福小学可是很有名、规模很大,师生众多,怕是上千人。蒋校长握手后到一边继续伏案忙去了,看来确实忙。
“我这里很忙,就长话短说:你们在黑天池的工作我很满意,唐元明同志能够在休整中,组织游击队员为群众干活,帮助发展农会,发动群众、宣传群众,做得很好。这次调你们来,在冉南轩同志的统一领导下,负责会议期间外围警戒和接应梁平虎南来的梁达中心县委的参会同志,要确保他们的安全。会议开始后,你俩要安排好警戒工作,指定好代理人后,也要参加会议学习和讨论。警戒的具体工作,由冉南轩同志向你们交待。会议的安全保卫,是这次会议能否成功的关键,有个成语,叫‘兵为邦捍’,意思是军队是为保卫国邦的,希望你们像保卫国家一样,做好会议保卫工作。群麟,你带他们去找南轩。”
两人给王**敬礼后退出,随蒋校长出来,看见一个大院子,院正中有一个小戏台,戏台下,有一个二十七、八岁墩壮的青年,正在指挥长布置会长台。
蒋群麟校长还没招呼,吴焜和唐元明已经冲了上去,三人抱在一起,高兴得跳了起来。
原来冉南轩是王**老家宣汉清溪场的人,王渡**在乡场上教书,冉南轩在清溪场冉家垭口的家中,当地主家的小崽子。可这个小崽子是地主阶级的怪胎,从小爱习武,爱打架,住在清溪乡场上自家茶馆里时,跟王渡一家来往密切,很早就接受了革命真理,加入了党的组织,党性纯洁,斗争意志坚决。
1929年李家俊组织起义,成立四川红军第一路军时,王渡派了一些青年党员到万源支持工作,其中就有冉南轩和王渡**的侄儿、党员王波。
他和王波一直在一路军指挥部协助工作,类似参谋干事的职务,吴、唐所在的手枪队属指挥部,当然彼此熟悉,特别是唐元明,原来是党代表的警卫员,跟冉南轩更熟悉。一路军失败后,冉南轩和王波,保护李家俊指挥长,冲出敌人的封锁线,到广福休整了几天后,送李指挥长去了重庆。
欢喜完了,三人忍不住回忆起牺牲了的唐伯壮、徐允士、胡洪疆、张鹏翥等领导,特别是前不久传来李家俊在重庆被捕牺牲的噩耗,三人抱着流了泪。
蒋校长看样子实在是忙,拍了拍几人的肩膀,回房去了。
冉南轩眼睛四处瞧,想找僻静点的地方谈,吴、唐拉着他到了黑天池游击队所住的一间厢房,吴焜打了个手势,代彪和伍泽甫抓起步枪就到门外去了,代彪拄着刀当了门前的哨兵,伍泽甫走远,当起了游动哨。
冉南轩把黑天池游击队用目光一扫,感觉良好:人员年轻,枪支齐全,而且是长短配,有股子虎气。
坐下后,冉南轩说:“当下,我就开门见山,这次在李清澄同志家里开会,他的团防驻在下八街上,里面有很多我们的同志,是作为会议保卫的机动力量。从广福来的游击队已经在李家大院院内布防,在几个门上盘查进出人员、站岗。你们这个游击队长期在黑天池,外地来的同志又多,不熟悉本地干部,所以安排在外围。周围的山头上还没人,远处的警戒也没放,这就全靠你们,另外从梁平来开会的同志,因为你们相互认识,王**也要你们去接应。记住了吗?吴焜,麻子,你们布置吧?我也听听,好给内部警戒的同志们通气。”
唐元明干脆:“吴焜,快安排。”
吴焜皱起柳条剑眉,眉梢耸立:“北面是大山,20里外才是桃花乡,西北南是黄石乡,这两面,鼎罐组,放出暗哨,要放远点,品字形,鼎罐在中,络腮胡和徐海在两边,尽量拉开点。”三人立正应答。
“东面是南坝,敌人多,下八又是在从南坝到达县的大道上,唐指导员组,办法是沿大路,梯次布置,分段警戒,尽量化装成便衣。指导员参会时,王茂云王班长负责,听清了吗?”三人也起立,立正答是,吴焜着重看了胡世安的表情,见他无异议,才放心。
“南面是我们的来路,和峡口场方向,黑熊组,办法跟鼎罐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