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叶道志出走455(2 / 2)

这一点也不奇怪,有几个真正搞技术、搞军事的能手,会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

军队讲传承,军人重战友,骁将爱带兵。

其实大多数红军干部对职务是不看重的。

干部不愿来南方抗日军的原因,一是因为北方抗日军是抗日军总部在直接领导、是洪道等名将直接指挥的正规军,从里到外都是红彤彤。

而南方抗日军里,灰色成份重,党的领导明显减弱,是国共共同指挥的队伍,部队作风与北方抗日军相差很大。

二是北方抗日军是经过长征的队伍,是打不垮的铁血洪流,身边的每一个战友都是身经百战,可以放心的将后背交给他们。有一些干部获悉被调到南方抗日军后,马上找老部队想办法,宁肯连降几级,也要回老部队。

这些幸运回到老部队的同志,不能不说是慧眼独具,后来,他们大多功成名就,青史留名,终成共和国开国将校中的一员,逃过了在徽南事变中当英烈的厄运。

这些人中,后来获封上将、中将、少将者比比皆是。

三是不能不说南方抗日军军部因政志理念不同,对北方调来的干部,以不熟悉情况的理由,普遍降低使用,形成实质上的歧视。也因南方抗日军成立之初,职务安排上争论异常激烈,导致南调来的干部使用不当,如陶贲就曾经抱怨,自己大字识不了几个,却被安排当副参谋长,地图上的字都不认得,这副参谋长如何当得了?廖爱国有一个原在西方军的老部下,是补充团的一个营教导员,因为脾气好,善于处理关系,到南方抗日军后,很快当了营长。而廖爱国这个他的老团长,不论作风和指挥能力都远胜于他,却还是营长副。

从一般战士起步,依靠对党的忠诚,对敌人的仇恨,勇敢作战,一步一个脚印,冲到纵队司令、政委职务上的叶道志,机警过人,军政能力双全,是西方军总指挥余东很看重的一员战将,地位和陈铁等人平起平坐。

红军接受改编后,陈铁从此成了刘大传的部下,陈铁担任了团长,手下有三千老红军战友,所以上阵就敢跟日本鬼子来硬的,一把火烧了日本人的飞机场,震惊神州,名播中华。

叶道志是征服过天下第一关——剑门关的虎将,在他之前,从未有人征服过天险剑门关。

他被抗日军总部派到了南方抗日军,拟定职务是团长,跟吴焜一样,也没入方副军长的眼,降成副团长。

他担任副团长的二支队4团,几乎全是福建人,跟叶道志这个湖北人,语言差异很大,叶道志完全听不懂别人在说什么,工作根本无法开展。

团长叫王云,海南人,是大革命失败后逃亡到新加坡打工,后到海轮上当船员,1932回老家海南琼海县后,见形势恶化,来到厦门跟组织接上头后,调到闽南红三团当副团长,整编前是红三团的团长。王云同志,后来一直从事军队政志工作。

4团浓厚的福建人生活氛围,让叶道志融不进去,他工作上消极,有了怨气,免不了发几句牢骚,而叶道志的牢骚话又说得刻薄,一来二去就传到了军部领导的耳朵里,掌握升迁的这位副军长,性格也倔强,就把叶道志再降一级——去特务营当营长。

虎将必有虎性,被降职后,叶道志心里更加不满,更想不通的是当时的南方抗日军负责人,既不按抗日军总部要求,重用长征干部,又不让调走。总部看到南方抗日军弱小,正在大力调干部来支持,那会同意干部北调!就连军长公孙挺想调到北方抗日军去当个团长也不同意。

叶道志数次申请调走失败,又没仗打,日本鬼子也看不到,无处发泄,闲得无聊,逮到机会就借酒浇愁。

这天,陪他喝酒的是他原手下的支队长陈五和,副支队长徐长胜,两人的职务是南方抗日军补充营营长和特务营参谋长,两人也过不惯闲得无聊的日子,更不愿吃三战区施舍的那点点残汤剩水,想回北方抗日军。

怀着一肚子气的叶道志酒后又发牢骚,说着说着,徐长胜提议一起离开这里,去找老部队,叶道志和陈五和立即赞同。

这一时期,南方抗日军中擅自脱离队伍的人不少,其中许多南调来的干部,忍受不了南方抗日军压抑的气氛,无仗可打的寂寞,私自跑回了北方抗日军。例如有一位著名的猛将,他来自华中红军,血统纯正,性如烈火,在南方抗日军里闹起矛盾后,大吵大闹一场,当然得不到公正的处理。

大怒之下,他私自带着警卫班,不打招呼就走了,投奔到在北方抗日军的老领导麾下。老领导不仅收留了他,还让他当上了领兵的军事主官,叱咤在抗日的战场,屡建大功,后成为一代名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