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江抗二路的整编522(1 / 2)
梅小迪如愿当上了总指挥,他自知不是指挥打仗的料,马上停止了争论。
梅小迪的个性,和他在中国城市化程度最高的长三角,有很大的关系,具时代特征,当时长三角农业凋弊,买办盛行,工业化在长三角萌芽,不愿老死田园的人,只有外出谋求机遇,个性得到释放。
他个人追求的是吃喝玩乐,当个混社会的油子,多好!只要有了名头,有了面子,就好说了。
梅小迪满意了,他的混混支持者们也暂时闭了口。
干部会后,江抗进行编组,六团进长三角地区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第一次扩编。
六团一、二营被编为江抗二路,江抗副总指挥吴克刚兼任二路的司令员,原新六梯团团长程震寰任副司令,汪明兼任二路参谋长,刘颂清兼任政志处主任。
老六团改编的二路,是江抗的骨干部队。四方会议成员,从皖南岩寺起,就达成了共识:不论队伍发展与衰落,一定要保持一支战斗力强的骨干部队。一年多了,四方会议成员盼望扩编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四方会议成员在茅山时,了解梅小迪的情况后,事先就有预案,坚决排斥梅小迪的人进入二路,要把老六团牢牢握在手里,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有了这一支能打胜仗的老部队,就能应付各种复杂的局面。
叶琛和刘颂清忙着江抗的政志建设大事,吴克刚和汪明两人一头扎在崭新的二路军里,忙整编,忙熟悉,有了党性坚强的程震寰协助,整编非常顺利。
所有干部上调一级,原营级升支队级,连级升大队长级,大队以下保留连建制。
二路辖三个支队,一支队长王笠椿,政委张潮富。
一支队辖三个大队,由谭冬生、吴立夏、蓝阿嫩、分别担任大队长。吴克刚和乔心铭先从一营的三个连各抽出一个排到三支队,然后从程震寰的新六梯团和谢军的守夜队,抽了三个排、约150人的兵力到一支队,每个大队分了一个排。这个排到大队后,和另两个排,折组合成每连三个排。要求不搞纯粹的新兵班排,两个老兵帮一个新战士。这样一支队名为三个大队,实际上仍是三个连的编制,每连仍是三个排,但编制的兵员饱满,战斗力提升。
为保证战时指挥顺利,大队以下仍暂时保留了一个连的建制,各大队长兼任连长。
二支队长廖爱国,副支队长沈关国,政委赖成初。
二支队的建制和一支队一样,但兵力没抽,不但没抽,吴焜和乔心铭还给二支队的各连,各补充了一个排。这三个排是新六梯团和仓下乡守夜队中最能打的排,都是和鬼子作过战的。
二支队下面的三个大队,实际兵力是各有一个加强连。机枪到排,而且,许多战士换上了中正式和三八大盖。
王笠椿当时预言团首长要加强二营,把二营建设成团主力,被料中了。
每个家都有主劳动力,这是全家生存和发展的脊梁,吃食要先尽着主劳动力吃。
在生产力落后的时代和地区,遭遇饥荒时,不时先保证老人、妇女和小孩,而是要让部族中的壮丁先吃,这样才能让部族生存下去。
只有在共同目的中的部队,不平衡的扩编,才被别人理解。
程震寰和谢军靡下的干部战士,见二支队兵员装备明显强于一支队,一支队的干部不但不恼,还多方配合,就不禁纳闷。
悄悄问了知情人,得到队伍是党的、部队要分主次,分工不同责任不同的答复后,三支队原准备为自己部队留点底子的人,汗颜了。
汗颜后,觉悟也提高了,不但给二支队提供的是好枪好兵,战士们私存的弹药,也贡献出来,送给了二支队。
三支队是以党领导的新六梯团、仓下乡守夜队地方武装为主,加上一支队抽来的三个排组成。
三支队长由二路副司令程震寰兼任,副支队长是黄埔军校毕业的地下党员周问再,政委是来自一支队的毛少先。
因程震寰支队长要协助叶副总指挥同其他地方武装谈话,三支队整编是由黄埔军校毕业的周问再和毛少先主持。
他俩把一营调来的三个排,基本不打散,分到各大队,序号均为一排,作为各大队的骨干部队。另组六个排,从一排调部分战士进去,也达到了和一二支队基本同等的兵力。
三支队的机枪也到了排,火力不弱。
任三支队三大队的大队长。
三支队架子搭起后,叶琛和程震寰刚好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