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顾山遇袭车错毂608(1 / 2)
指挥员冲锋在前,是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
——开国中将刘颂清
粟玉成的判断很准!
忠义救国军袁亚承的五支队和周振纲十支队,在江抗东进之初,挑衅江抗,被江抗打败后,部队溃散,损失很大,受到戴笠严厉的训斥和处罚。
他俩的杂牌军,被迫进行了严格的整训,许多草莽英雄被淘汰,换上了胡宗南部调来的大量中下级军官、黄埔学生。
得知江抗北撤,戴笠请示蒋介石后,严令忠义救国军拦截,绝不能让江抗带走在长三角发展的兵员、武器、财物,要将江抗全部消灭在江阴、无锡一带。
得到江抗昨晚启程,今晨将在顾山下宿营的情报后,新任忠义救国军副总指挥的“刀客”杨蔚,亲带警卫队,指挥袁亚承五支队的三个连,抢占了顾山山头的制高点。
他的前敌指挥部设在顾山北坡的承古阁。
在此,他居高临下,对山下的情景一览无余。
狡猾的杨蔚,放过了走在前面的4路,在三路三支队进入埋伏圈后,他指挥重机枪,突然扫射。
同室操戈、助纣为虐的重机枪,咆哮开来,气得顾山上天下闻名的红豆树,也愤怒的摇曳!
顾山红豆树,相传为梁代昭明太子所植。昭明太子萧统是梁武帝萧衍的儿子。
梁武帝萧衍,就是那个特别信佛,三次进庙当和尚,三次让大臣们花费巨资把他赎出来的那个怪老头。
信佛无可厚非,可偏偏他又老婆多,儿子多。你要当和尚,不是不行,你辞了皇帝职务后,你再去当嘛?可他偏偏要带职上山,导致众多的儿子们,都想勇挑重担,为当上皇帝明争暗斗。
他有个叫昭明的儿子,却不喜爱争斗,爱好文学,来到顾山上读书。在顾山香山寺的观音院内的文选楼上,编修《昭明文选》。
天香阁遗址留有元、明、清残碑断碣,其中有清乾隆四年的《重修顾山文选楼碑记》和《重修昭明太子读书楼碑记》。
北宋时,香山寺有个和尚,从外地移来这棵红豆树,从此人们把庵堂称为红豆庵,所在村庄叫红豆村。《江阴县志》载:此树在元时曾一度枯槁,至清乾隆时复荫,咸丰六年大旱,此树结果累累。民国七年(1918年),徐九镛写有《顾山访红豆树记》,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吴宜生写有《顾山红豆记》。
“暨阳三十三山半,历尽三三半未来。入寺政逢浴佛日,听经还上讲僧台。林中赛社金轮拥,树里呜钟宝殿开。笑与茶花宿缘浅,兹行犹及牡丹杯。”这首明人季科的《游顾山》诗,除了叙写顾山寺的听经、鸣钟,以及山茶花外,还讲了江阴的三十三座半山,其中占半座位置的就是顾山。
江阴滨江而多山,旧时号称有山33座半,其中的半座,指的是江阴东南隅的顾山,因为顾山界于江阴、锡山、常熟三邑之间,所以亦称三界山。
顾山下不远,就是顾山镇,属江阴市东南部,交通上四通八达,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属于中国最好的稻谷种植区,到处都是上等的圩田。
杨蔚所占领的顾山顶,是这一片区域的最高峰,海拔仅有108米。
三路二支队在政志部主任杨浩庐的率领下,一夜行军,刚到达顾山下的预定宿营地,突遭重机枪从顾山顶居高临下的侧射,战士们伏在地上,承受着敌人的打击。
“快卧倒!快隐蔽!”杨浩庐急了,不顾危险,指挥战士们隐蔽。
“哐哐哐哐”随着一阵射击声,一发重机枪子弹击中杨浩庐的左臂,顿时筋骨断裂,血流如注,痛得他马上昏迷过去。
三支队的战士们把他拖到一条田埂下,包扎,全支队被压在稻谷收割后的水田里。
汪明带着江抗四路在前,距离顾山最近,见三路三支队被压制在开阔地,立即将四路调转头来,准备向顾山发起攻击。
承古阁上的杨蔚见了,下令吹联络号,命令周振纲出击,这是和周振纲约定的出击信号。
“出击。”埋伏在顾山镇内的周振纲,看到江抗的一支大部队被压在开阔地里,以为这就是江抗主力,听到军号声后,得意洋洋的指挥十支队,冲出顾山镇,向顾山方向出击。
“杀啊,捉**呀!”
“快冲,捉住叶琛,打死吴老虎,赏大洋五千块。”
四路的战士见前有敌人,背后又来了大群敌人,本就军心不稳的队伍,出现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