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 灵魂于路上自觉21(1 / 1)

生命赋予每个人总是不同的风云际遇与阳光雨露!林塬跋山涉水之际,夏娃十载饮冰,热血难冷!时乘西咸大开发的机遇,即在西安周边工业园建立了两个生产车间!或许应了上次和夏娃赴黑龙潭的签“禧公牧马”。林塬明白-“治人者必先自治,成人者必须自成”要又所成就,必有过人才度,须如僖公励精图治!而能力则须通过学习提升与实践磨砺。而具备在纷繁复杂中看透时局,抓住机会本身就是一种能力!马又时不在跑的快,而在跑对了方向。就像当年夏娃以他敏锐的眼光建议林塬介入环保行业一样,林塬拉开架势干环保设备时古城里水处理环保设备的生产企业公司大小不到10几家!大家的利润空间相对可观!而现古城设备加工企业五六百家,相互掐价,利薄如纸,挣扎于生死边缘!林塬只觉力竭智穷!拖着疲惫的双腿漫无目在荒野上,极目四望,没了方向?抑或需停下积蓄些许能量,抑或需审慎以明辨方向!

子曰:”富而可求,虽执鞭以往,富不可求,退而从其所好”.很多油田干事情的朋友包括龙总等则叫林塬一起合干,林塬在“富贵险中求”与“久利勿为,众争勿往”两间抉择后予以婉拒!低头拉车亦需抬头看路。生意亦是事业,一半赚钱一半为社会认可的成就!一半做为商人利益回报一半做为社会成员的产业报国和社会担当!如仅为赚钱而钻天打洞,如蝇逐臭,则不是林塬初衷与期望!

“何须更问浮生事,买断风烟,万树桃花月满天”。从熙来攘往的人群中走来,一颗“八戒”的心在高老庄与取经路上踟蹰良久!突然厌了纷扰倦了喧嚣,扪心内观,依心指引即踏一条独行亦追逐自醒的路!播糠眯目也好,优孟衣冠也罢。而很多时候人是需要在纷繁浮躁里开辟一份私密心灵清净之地,以安放那无助迷惘的灵魂!

“生命里偶然的欢喜,悟、心灵的光,就像鸽子麻雀突然来到我们窗前,当它飞走时,我们只要保持那种欢喜就好”。

哲学依靠思维推理,已达对生命和世界的认知。而宗教则必须摆脱思维!摆脱思维的方式:佛教通过禅定而放空思想达到“无我”;达到一种不依赖思维定式而于万事万物息息通融,而契入事物成为存在和觉悟一体化本身!感知万物的存在,自在自觉自得自由亦无欲无求无恶无分别心的一种回归原初的本真自然状态!一种于自然万物冶为一炉,非实非虚、非真非妄、非增非减、非垢非净、非此非彼的契合统一。

林塬虔心向佛,忌肉寡欲,书说修行有时可得会产生一些灵性感知而见前世今生不一样的世界!“庄周梦蝶迷蝴蝶”,智慧的庄子迷惑?自己到底是在蝴蝶的梦里?还是自己因为蝴蝶睡着而成了梦里的庄子?而梦境却是如此生动!他能感受道蝴蝶的一举一动,蝴蝶的喜怒哀伤,同样蝴蝶也能感受庄子心情一切!庄子梦为蝴蝶的现实?还是蝴蝶梦是庄子的现实?“庄周梦蝶,谁是谁的梦”幻真幻虚!庄子分不清!谁有能分辨谁不是谁的梦呢?

武师傅说因果不爽,他一次打坐入定而看到了他的前生一些隐约场景,看到了他父亲、老婆儿子与他的因果:看到前世,他是财主,他父亲是他家里的长工,每天负责家里的挑水打柴无活不干,辛辛苦苦也没挣几个工钱!她媳妇是他家丫鬟,他依势强行睡了丫鬟!而他儿子却是他们家里日夜不停拉磨的一头黑毛驴……。

林塬跃跃然,试通过一段时间虚己静笃体会一回”庄周梦蝶“的幻真幻虚!试看身体或思想有何变化更欲想一探思维放空后的灵性世界?或浊骨凡胎佛性不具,一年时间里未有任何的感知!也就偶尔做些稀奇古怪的梦而已!本欲于佛法开解心中苦闷!却于人生疑惑即入思虑迷局!一个无比巨大的迷网横亘过来,曾经灵动的心海瞬即波澜不兴!

六祖慧能入黄梅于寺腰石舂米时——佛门编外生,时见大师兄神秀——佛门科班生佛偈:“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不识字的慧能即请托禅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六祖于千年前既说:菩提无树,明镜非台!为什又于心为牢煞费精神纠结于问题的问题?拘泥于结果的结果?抑或没有结果既是结果!人们的思维方式习惯于标榜意义和规律的追寻!《五灯会元》里有一则故事:丹霞天然禅师去到慧林寺,因天冷,便取殿中木佛烧来取暖,寺院主持见即呵斥:“为何烧我木佛?”丹霞禅师用木棍拨灰,说:“我烧取舍利呢!主持说:“木佛那来舍利?”丹霞天然便说“既无舍利,再取两尊来烧”……。一心理学家做了一项实验;将几鸽子关笼子里,只定时投掷一点食物进去是鸽子处于饥饿状态!于是笼子里的鸽子各自以不同方式做出一些不可思议的动作来,心理学家观察遂发现,鸽子仿佛意识到是他们的某个行为是导致食物出现的原因!鸽子像人类一样依据时间、次序搭建因果关系,它们笃定相信坚持重复某些动作食物一定会落下!一言蔽之——鸽子变得迷信了!

心虑所向,素履以往.一个深入人心两千多年绵绵不绝的知识体系非有他强大理论基石和他积极的哲学意义所旨!寻根溯源——佛教哲学三论: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在本体论上:归结四字——相依缘起,既人是十二缘起的因变,世界是相依升起的刹那!在认识论上,反对所谓的梵天、上帝及女娲的神造世界!持执人的主观能动性,人行菩萨心,普渡众生既是人改造世界的体现;在方法论上:业力不失(报应不爽),其隐含背后命题包含了人类自由的选择,果有因造,人可以去选择不同的因,追求不同的果!人生命运既是自身承担自身行为的后果,自作善恶,自受苦乐。

“小疑小悟,大疑大悟”。每一种知识体系或意识形态在传承过程中难免充斥夹杂思辨和于现实社会妥协的成分.如东晋高僧慧远撰写《沙门不敬王者论》中结合中国古代灵魂不灭观点,论述形神不灭的思想,而此观点却是释迦摩尼极力评击的婆罗门教——灵魂可以寄寓不同的躯体之中的思潮!文化进程是一个探究溯源不断被怀疑辩驳的过程!“事物的外在表现形式,可能是真确的,也可能是歪曲的”。禅宗讲:“即事而真”——从个别事象中体悟正理!借芦苇的摆动我们认识了风,涤除色相顿见法相!佛的人性和佛法的理性却充满了深入事物主旨的求真务实,穿透千年迷障,那高大的菩提树下跏趺而坐的觉者,周身发散智慧之光,身形在天地间不段高大,进而成了一座山,一座横亘宇宙的须弥山!继而成了人类克服现实恐惧的希望和灵魂自由的向往。

心若暗室,一灯即明。佛教精神——成就人生最高的价值理想。佛法于生命了悟,于灵魂开解!更亦是人类对宇宙真知的思索及自身道德人格的重塑提升!禅非坐卧,佛无定相,佛讲破——我执,于心为牢亦不是一种执?佛讲破——法执!拘泥于规则下的繁文缛节是不是执?“佛陀”梵语音译为:觉悟者、有智慧的人.“如是我闻”之万言佛法亦如卷卷考题,旨在启迪智慧以至觉行圆满?而摩诃迦叶的会心一笑无疑是超脱形式直指内心顿悟菩提妙心的无尚觉者——佛门保送生!既启无上正等智慧,旨在引领众生出离苦海!如此说,在人类进程与社会进步中开启智慧创造付出及每一个辛勤劳作者都是佛所言之无上觉者!一个安泰祥和之世界岂不谓佛陀口中之彼岸净土?如若不然,梁武帝一心向佛,四次舍身寺院,不惜倾尽国库大兴寺院为佛门事业装点门楣——“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却得到菩提达摩祖师否定的答案:“一切都是影子!”在梁武帝的郁郁不解中,达摩即决然一苇渡江而去,山洞面壁九载,只待真正领悟佛法的慧可出现!达摩祖师是坚守佛陀意志的:“依法不依身”——不希望弟子信徒于佛的色身盲目崇拜。“色既是空,空既是色“。佛讲破——空执!四大皆空,过分执于空亦不又回归“执”?宗教的真知真觉首先是立足现实以寻求思想的解放和心灵的释怀,亦非条条框框的禁锢束缚更不是盲目膜拜与否认当下一味即空!前半生雄才大略的梁武帝,最后还是饿死在了自己的宫殿里!利锁名缰,笼住了许多好汉;晨钟暮鼓,空敲一世无用!

《大般涅槃经》中佛给人的理想启示却是:“体悟实相,直悟性空”——修持所追求的目标把握在世间事物的实相即空性上;“般若观照”——修持实践重心转向事物实相的认识。被尊为律宗第十一世祖的弘一法师,无论入世与出世,一生“勇猛精进”。于戏剧、音律、绘画、书法及佛法亦有非凡成就。1937年卢沟桥事变,国难当头更奔走疾呼:“禾山苍苍,鹭水荡荡,国旗遍飘扬,健儿身手,各显所长,大家图自强……”

让佛的睿智真正融入儒家世界的六祖慧能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佛讲见性成佛!佛陀信手拈花是自性流露,迦叶会心一笑亦见真见性!布袋和尚“手把青秧插漫田,低头便是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劳作里见道;女僧尼:“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笑捻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平淡里有禅!“禅茶一味”,生活时时品禅机!“满船月明”,人生处处不了悟!

佛法是一种朴实自由的心境!佛的世界亦是一个一路馥郁芬芳,存在于每个有美好向往之人心中永远的精神秘境!他让人们精神于六道升华而区别畜生、恶鬼道以坚守人道!并予以智慧光亮驱其贪欲阴私撵弃痛苦烦恼,引领众生超凡脱俗觉行无尚正等正觉之彼岸世界而成其天道!佛言众生皆有佛性,“恶源于无明”!无住涅槃以度众恶于无明!而佛舍身啖鹰并未改变食肉动物凶恶本性,或许佛的舍身求法只是想告诫众生,婆娑世界善恶晦明,凶恶无间既已不复万劫,佛舍身以无渡!

虚云大师于终南山禅定18天,虽虎豹环视却相安无事。武师傅说他师傅讲过一个顿悟者的叙述:这顿悟者说自己于很多年前便去深山修行,刚进山的些许年,山间有很多的豺狼虎豹,但后边便很少再见!多年后这顿悟者从山间重返闹市,他用顿悟的慧眼于人群中发现,那些山里的豺狼虎豹都穿戴各式各样人皮伪装混杂游走于人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