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制作腐竹176(2 / 2)

大豆的整体价格也涨了将近一文钱。</p>

有了化肥,梁崇那亩地共收了二百五十多斤,见价格涨停了,便卖了两百斤,得到一两八钱银子。</p>

剩下的几十斤都留着自己用了。</p>

方小鱼今年和别家佃了田地,种了几亩大豆,又用卖橡子冻攒下的钱买了一些豆子,现在已经做起了豆腐生意。</p>

做豆腐的工序麻烦的很,按理说,梁崇想吃的话,花几文钱去买上一块就行,还省了折腾的功夫。</p>

但方小鱼走的是薄利多销的路线,为了节省成本和时间,只做豆腐卖,想吃豆腐脑和腐竹,得去城里买。</p>

有时候雪下的太大,出不了门,梁崇就自己做了些。</p>

黄豆提前浸泡一晚,用石磨磨成浆状,又用纱布过滤掉残渣,就可以得到生的豆浆。</p>

将豆浆放在锅中熬煮,等差不多煮熟之后,晾凉一些,分三次边打圈搅拌,边加入白醋,豆浆就会慢慢的凝结成絮状。</p>

白醋点的豆腐比石膏点的豆腐更滑嫩一些,至于锅里的絮状物,就是后世常见的豆腐脑。</p>

在吃豆腐脑这件事上,谢湍意第一次和梁崇产生了较大的分歧,梁崇只吃放糖的,谢湍意却是彻彻底底的咸党。</p>

将豆腐脑放入提前准备好的格子中,盖上纱布,用重物压上几个时辰,等压实之后,再切成巴掌大小,板板正正的豆腐就做好了。</p>

腐竹的制作则要更麻烦一些,将豆浆煮熟之后,舀出来放到平整的容器中,静置一段时间,豆浆的表面会形成一层黄色的膜,捞出来晾干,就可以得到一张完整的腐竹。</p>

同一盆豆浆,出的腐竹颜色会一次比一次淡,得不停地往里面加入新的浆水。</p>

在家闲了几天,做了一些腐竹留着过年吃,见雪小了一些,梁崇便和那日苏借了网进山。</p>

去年她在山里发现了一个天然的小池塘,这种池塘,当地人叫做泡子。</p>

泡子的附近有雪蛤出没,下雪天的时候,水下的温度会比地面上更高一些,为了保暖,雪蛤就会跑到泡子里面躲着。</p>

到了山里,水面上已经结了一层两指厚的冰,梁崇用铁锹把冰面打破,把网放了下去,还往里面扔了些做豆腐剩下的豆渣。</p>

一天过后,又上山取网。</p>

谢湍意恰好放旬假,梁崇便把他也拉上了,免费的苦力,不用白不用。</p>

收网时,因为网比较重,谢湍意还下水拖了一截,才把渔网拖上来。</p>

一入手,收获比梁崇预想的要多。</p>

梁崇借的这张网不是能铺开的大网,而是圆柱形、只在两边有口的地笼。</p>

收上来后,还要将地笼从头拎起,一节一节的往下赶,把猎物都积攒到最后一节,才能倒入筐中。</p>

倒进筐里后,梁崇才看到,除了雪蛤,还捕到了很多银亮的柳根鱼。</p>

十一月中旬,天气还不是特别冷,活物从水中捞上来以后,并不会被立马冻死,柳根鱼很是活跃,不时从筐子里面跳出来一些。</p>

它跟花狸棒子一样,也是一种冷水鱼,体型比花狸棒子更大一些。</p>

一条就有手指粗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