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襄阳(1 / 2)
“各位下船看着点脚下嘞!马匹先牵走,莫要阻了其他人。”
船父抹了把脸上的汗水,好心提醒着。
刘珽和典韦刘磐,各自牵着马上岸,身后跟从着几名部曲。
典韦是贫家出身,没成为轻侠前,也靠力气讨食,因此对船夫这类人也极具同理心,点头向船夫谢过:“多谢老丈。”
不久前指路的亭长挺实在,刘珽按照他的说法,很快就在汉水旁找到了一处渡口。
但是,刘珽这边的马车却上不得船,要找到桥才能过河。
简单商议之后,决定刘珽带着部分人先入城通知刘表,剩余的人慢慢赶路。
应当是襄阳还算和平安定的关系,渡口的生意并不差,还有着不少行人客商。
有高冠博带的儒士,有衣华彩,带着雇工的豪商,也有身穿短褐的黔首,其中不乏打水灌溉的农人。
单只这一处渡口,繁华程度就超过袁术治下了。
没多久,刘珽他们就上了官道。
刘珽暗自对比了此地和之前的所见所闻。
自打到了刘表治下,民生情况肉眼可见的好起来。
越接近襄阳,官道上的行人就越多,而两侧的农田中,不时出现衣着短褐、辛苦干着农活的寻常百姓,当然更多的是只穿着犊鼻裤,光着膀子弯腰劳作的佃户和徒附,一些监督他们干活的豪族大奴,则是警惕地注视着刘珽这一大批人马。
典韦也曾作为佃户给豪族干过活,见到此景心中有些触动,但是全天下都是这个情况,一路来见得多了,终究只是叹息一声。
刘磐是士族出身,对佃户徒附辛苦劳作的景象不以为怪,更好奇的是此地的风俗,与兖州是否不同。
沿路出现的也不止行人,还有一些骑者和马车牛车。
不过,在面对刘珽这么一伙人,当地人都认定刘珽他们是大豪族的人,主动避让,所以并未出现什么抢路的纠纷。
没多久,一道黄土夯成的城墙出现在官道尽头。
刘珽抬手搭了个凉棚,凝目远望。
城墙上的垛口内间或有些士兵,最引人瞩目的便是城墙上防御用的角楼。在战时既可望远侦查敌情,也可居高临下指挥部队进行反击。
因刘珽的便宜老爹将治所搬到了襄阳,加上要应对袁术的缘故,襄阳城墙经过了几番扩建和加固,比起一般的县城城墙倒是宏伟不少。
不久前此地经历了孙坚的围攻,眼下城墙上也有不少修补的痕迹。
这里是襄阳的东门。
因周围乡野的人流都朝襄阳汇聚,而官道的宽度有限,此刻倒显得拥挤起来。
城门口虽有空地,但都是因拥堵而等待入城之人,并无后世那些随地摆摊叫卖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