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祖制?那就辩法吧!252(1 / 2)

舆情是社会层面的一种民意反馈,其特殊的煽动性、从众性、传播性,往往会让一些人在幕后,出于种种考虑和算计,继而做一些不好的导向,继而达到自身目的。

舆情是一把双刃剑。

用得好,可以增强统治基础,没用好,必将造成某种混乱。

朱由校恰恰知晓舆情的厉害,故而围绕舆情导向的主导权,一直做着种种部署,皇明时报仅是其中一环罢了。

“……也就是说,少府想要在北直隶治下各府,筹设起开采、冶炼、铁器、纺织等矿区和工坊,至少需几百万两银子?”

东暖阁内传出天子的声音,这让来觐见的户部尚书毕自严停下脚步,只这一句话,就让毕自严眉头紧皱。

究竟是要筹设怎样的矿区和工坊,能够需要耗费几百万两银子?

天子到底想要干什么?

“毕尚书,还请进殿吧。”

在前引路的韩赞周,见毕自严停下,笑着说道:“皇爷在召见少府诸臣,知晓毕尚书求见,特意命咱家请毕尚书,不过咱家多说一句,少府诸事没有明确前,毕尚书暂别插嘴。”

说着,韩赞周伸手示意,毕自严微微点头,遂撩袍朝东暖阁内走去。

彼时的东暖阁内,一张舆图悬挂着,朱由校负手而立,孙国桢、余应桂、邵捷春、卢观象等少府大臣围聚在左右。

毕自严走进东暖阁之际,引起一些人的注意。

“陛下,几百万两银子仅是先期所需用银。”

在天子身旁的孙国桢,看了眼进来的毕自严,随后指向眼前舆图道:“就以西山一带的煤业为例,为了方便西山煤业开采,运输,筛选,贩卖,少府在该处特设西山煤局,以管控内廷控辖的诸多煤窑。”

“只西山煤局前后安置辽民、流民就有九千余众,如若算上他们的家眷,规模已达三万余众,而这部分群体所居之地,乃西山一带的皇庄。”

“开采和运输煤业,需要完好的道路支撑,西山煤局特设至今,前前后后投进十万两银子,直到现在,与煤场、铁器工坊、冶炼工坊、兵仗局所辖诸工坊,签订对应的业务,才开始扭亏为盈。”

“同样的道理,少府在西山一带,先后筹设起的煤场、铁器工坊、冶炼工坊、兵仗局所辖诸工坊,前后也投进不少银子,所产蜂窝煤、各式民用铁器、各式农用铁器、各式铁料逐步量产,才堪堪稳定住亏空。”

在孙国桢讲解之际,毕自严神情严肃,看着眼前这副舆图,上面圈圈画画的区域,让毕自严联想到一些事。

过去的这段时间里,京城内外诸坊多了不少商品,是打着少府监制的旗号,在对外进行售卖的。

像京城所设皇店,售卖的琉璃、镜子、香水、香皂等物,价格高昂,这在京城不少富贵人家流行起来。

而在京城的便民社,则售卖有铁炉、蜂窝煤、菜刀、铁锅等物,价格低廉,但品质却很好,平民百姓购买的很多。

“陛下,少府想在顺天府、保定府、永平府、天津三卫等地,筹设起开采、冶炼、铁器、纺织等矿区和工坊,其中有一项重要开支,即花费到雇工开支上。”

余应桂紧随其后道:“就过去的这段时间,少府在北直隶所辖各府县,安置进皇庄的人口就超过了近两百万众,过去皇庄春耕,包括海河水利大工,少府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管他们吃饱饭就行。

可是这次筹建诸矿区和工坊,却需要直接发银用工,如果这笔开支能削减掉,依旧只确保日常口粮,那至少能节省……”

“不行!”

朱由校摆摆手打断道:“既然是筹建矿区和工坊,就不能按着以工代赈的思路来,要叫他们富起来,特别是其中的匠户,更应该富裕起来。

少府所辖的皇庄,能管他们一时,但不可能管他们一辈子。

既然他们付出了劳作,就该赚取应得的钱财,这样即便没有土地,也可等矿区与工坊建成后,每月得到应有的钱财,继而养家糊口,甚至是在各地安置房产。”

“陛下,那天津口岸何时能起效?”

卢观象此刻上前道:“臣是负责粮食调配的,倘若这批矿区和工坊,勒紧裤腰带筹建起来,哪怕能赚到相应的钱财,可这么多的脱产群体,单靠北直隶所产粮食,加之倚靠漕运的南粮北输,恐难以支撑起来。

何况在北直隶境内,尚存有大批的佃户,这一群体的规模无法预估,倘若他们不再租种土地,而跑去少府所辖矿区和工坊为生,那这部分的粮食需求会更大。

现在少府所辖的兵仗局、治河局,每天所需的粮食供应,都叫臣焦头烂额了,如果没有新的粮食供输,即便内帑拨再多银子,费了很大力气,在北直隶境筹设一批矿区和工坊,以安置破产的难民和流民,按月发放银钱,可粮价一旦因短缺而被哄抬上去,只怕北直隶的安稳……”

这难道才是天子想开辟天津口岸,筹设天津十三行的根本目的吗?

安置规模庞大的破产群体?

毕自严听到这里,眼神变了,再看悬挂的那副舆图时,许多没有想通的地方,此刻却豁然开朗。 “陛下,您开设天津口岸,是想在漕运之外,另外开辟海运吗?”卢观象的话刚刚讲完,毕自严就上前说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