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思念春天的人283(1 / 2)

胡质此人年轻时与蒋济和朱绩皆在江淮之间闻名,后来蒋济在任扬州别驾时把他推荐给了曹操。</p>

于是胡质从县令起家,然后历任丞相东曹令史,扬州治中,丞相属等职。</p>

之后就像杜恕一样混迹于各地任太守,直到毋丘俭被调任幽州后,他才终于在五十二岁的“高龄”升任扬州刺史。</p>

夏侯献大声讲述着胡质的履历和功绩。</p>

众臣听得也很认真。</p>

若不是夏侯献今日提起,他们差点都快忘了大魏还有这么一号人物。</p>

卫臻感到欣喜。</p>

官至三公的他算得上是这批人的代表,他是真心希望这些为大魏默默无闻付出的老臣们得到优待的,只是他在这朝堂上没有太多话语权。</p>

所以他当然要抓住这个机会,于是目光飞快地投向群臣之中,开口道:</p>

“蒋护军,老夫听闻你与胡刺史是故友,他是怎样的人?”</p>

“司徒公。”蒋济拱手,开口就是高度赞扬:“胡文德堪称文武全才。”</p>

“他性情深沉,为官处事赏罚分明,洁身自好,论这点我不及他。”</p>

“而他在地方任上,鼓励农耕,兴造兵台,政绩斐然,这文治武功我亦不及他。”</p>

卫臻欣然点头,接着把目光投向司马懿、王凌二人:“二位觉得呢?”</p>

王凌哑然。</p>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他自然不能再去推荐王昶,谁都知道二人是何种关系。</p>

“我没什么意见。”王凌笑呵呵地说道。</p>

他只能寄希望于他的好仲达,于是悄咪咪地看向司马懿试图在说:看我眼色行事。</p>

此时的司马懿正低着头,完全不与王凌视线交汇。</p>

事实上,他此番配合王凌其实是想试探一下夏侯献的底线。</p>

若是底线够高,那么自己和王凌的目的都能达成,那再好不过。</p>

若是触及了底线,就看夏侯献如何选择。</p>

如果夏侯献强行提拔亲信,那他的目的也算是达成了。</p>

然而,对方却选择了一条他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的路。</p>

“太尉公?”卫臻带着殷切地目光看向司马懿。</p>

后者微微抖了身子,开口道:“我也没什么意见。”</p>

司马懿心里清楚,他和王凌虽然同为录尚书事的辅政大臣,在庙堂文官、内地郡守之类的任命上他们和夏侯献的权重是相差无几的。</p>

但在地方军头,边郡刺史的任命上,大将军有最高决定权。</p>

况且,人家选得人还取得了庙堂另一派的认同....自己没理由拒绝。</p>

卫臻见司马懿点头,他索性趁热打铁向夏侯献问道:“大将军,如果胡质调任青徐,荆州刺史该指派何人?”</p>

听到这话,王凌忽然反应过来。</p>

夏侯献这么做把荆州刺史腾了出来,那便可以安插自己的亲信。</p>

如此一来,南线有都督荆、豫二州的征南将军夏侯儒,再加一个荆州刺史的话,夏侯献几乎掌握了南线军权。</p>

王凌虽说总是在这些事情上后知后觉,但他并非是完全不懂。</p>

他知道,若是自己在朝堂之外没有军头支持,他这个司空早晚变成“真正的三公”。</p>

还好他现在有扬州,可司马懿什么都没有啊。</p>

王凌不禁皱着苍白的眉梢瞅着司马懿,心说仲达难道不再努力努力了?</p>

没等来司马懿的动静,却是先听到夏侯献的声音。</p>

“司徒公,广昌亭侯乐綝如何?”</p>

嗯?</p>

王凌感到诧异,他竟然没提拔自己的亲信?</p>

卫臻眉头微扬,问道:“可是威侯乐文谦(乐进)之子?”</p>

“正是。”夏侯献做回忆状,“记得当年在淮南时曾与乐将军共事,他果断坚毅、治军有方,颇有当年威侯之风。”</p>

听到这里,卫臻也回忆了起来,思绪仿佛回到了建安年间。</p>

乐进其人容貌短小却作风胆烈,他所获得的一切皆是靠着在大大小小的战场上,真刀真枪搏回来的。</p>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