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人情社会 227(2 / 2)

“啊,你说呀,我们现在不是畅所欲言嘛。”

“那我就说了啊,”王天孝略一沉思,大概组织了话语,说道:“徐镇长,我们庆城,哦,就说我们清泉镇吧,天然不利的因素已经无法改变是不是。那我们与其怨天尤人,还不如想办法因地制宜,看看我们当前这种环境下,能发展到什么产业。

虽然我们这里环境整体不好,但毕竟几千年的文明还是流传下了,对吧,既然古人都可以在更艰难的情景下一代代延续文明,如今我们各项条件都比以前好不知道多少倍,又为何不能既往开来,再创新的辉煌呢?”

徐副镇长微微愣了愣。

要不是他知道王天孝在种植药草上已经取得了非凡的成绩,硕果累累,而且先前和王天孝谈了许多话。

那他肯定以为,王天孝就是个喜欢吹牛的家伙。

可偏偏,他对王天孝的印象还很不错,于是再听到这些话从王天孝嘴里说出来,味道就变了很多。

完全成了一个有理想有的年轻人的畅想。

他心里非常惊喜。

本来今天是想趁机敲打下王天孝,让这个赚了钱的人不要太嚣张,顺便给学校搞点赞助。

却不料遇见了这样一个年轻人,完全是意外收获。

作为副镇长,甚至……有可能马上要成为镇长,他见过很多优秀的年轻人,可像王天孝这样的人,却相当少见。

他充满期待地对王天孝说:“小王同志,你是不是有什么好的想法,说出来,让我听听。”

王天孝指指身后的大山,又指指面前的荒地,笑道:“我们有背后的这座大山呀。山上因为海拔高低不同,所以气候多样性很丰富,特别适合种植药草。但不瞒您说,我目前种植的药草只能外销,只能赚取最基础的原始断利润,

您想想,原材料才能赚多点钱啊。

就像烤烟,我们一斤烤烟才卖一块多钱,一斤烤烟能卷出多少盒烟,而每盒烟又要卖多少呢?所以说,如果我们不发展后端经济,一直停留在原始输出阶段,那我们就只能充当别人的供货基地。

我们辛辛苦苦,利润大头都被别人拿走了,只给我我们留下一些残羹冷炙。所以,徐镇长,我的建议是,我们应该有目的,有方向的发展一些适合我们特色发展的产业。即使因为条件限制,我们无法做太复杂的东西,但初步加工,肯定是要尝试尝试。”

王天孝说着说着,就有点刹不住车了。

他看到徐镇长笑呵呵地看着他,突然发现自己说的太多了,便尴尬地笑笑:“徐镇长,我就是随口一说,您也就随口一听。我没有您的高瞻远瞩,只能看眼前这点事情。若是说的不对的地方,您可要多多包涵。”

“行啊,行啊!”

徐副镇长连连说了两个行啊,对身边的陪同人员说:“你们看看,你们看看,这小伙子是个人才吧。我就说嘛,今天我总觉得心情很愉悦,原来是要遇到他了啊。”

又对王天孝说:“小王同志,你今天说的这些,对我启发非常大,甚至可以说,帮我打开了视野。我听进去了,而且听懂了。这样吧,今天时间有点不早了,改天你有空的话,来找我继续谈,我想听听你完整的想法。”

王天孝点点头:“好,改天我找您再做详细汇报。”

“行,那今天就到这里,收获很大啊。”

徐副镇长意犹未尽,和王天孝握手告别。

王天孝站在路边看着一行人远去,先前的想法更加深几分。

如果有了政府的支持,那想在这里建一个中成药的生产企业,或者是给中成药做原料药生产的企业,就会变得简单很多。

毕竟,有政府背书,和自己搞难度相比就简单多了。

唉。

他叹息一声。

想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他感觉时间根本不够用。

而且才能也不够用。

种草药的话,他还能找别人边指导边做,可要是生产药物,即使是给药厂提供原料药,那也不是简单的事情。

他不懂相关的流程。

也不知道法规政策。

更是没有相关技术和工艺。

什么都是白纸,要想发展,谈何容易。

他如果真的想一直待在大山里,那就简单很多,只靠打猎,种地也能活下去。

但要真正做点事情,就必须不断强迫让自己学习更多的知识,在更多渠道有所涉猎。

并且,结识更多优秀的人才进行合作。

要认识到自己的短板。

算了,先不想这个。

一步步来吧,总会找到办法。

这个年代很多大老都是原地起步,白手起家,最后也发展的很是不错,那为什么他就不可以呢。

谁还比谁差了。

再说他起码已经知道了大势所趋。

药草的收割还在继续,但是基本到了尾声。

产量比王天孝想象的还要多一些,两种加起来已经收到贰拾万斤了,地里还应该还有20%没有搞完。

这是意外之惊喜。

大家都建议王天孝来年干脆还是这样种,收益不错,产量又好,种个几年下来,可不成了富豪了。

但王天孝早就做好计划。

低附加值的药草,就像蒲公英和茵陈这种,他今年依然会种一部分,但更多的地,要尝试至少十种不同的适合种植的药草,

这不仅仅是因为他想药品多样性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他其实知道,中药走向势弱已是难以阻挡的大势。

就在接下来的十年内,中药将面临史无前例的冲击。

各种药草的需求量会大幅降低。

所以,如果种植出的药草只是单一几种的话,可能面临低价都无法销售的被动局面。

药草这种东西,你要是没人要,那就真的只能扔掉,烧柴都嫌烟大。

味道难闻。

别人不懂这个道理,他却是懂的。

所以他有他的想法。

张文远那边的砖瓦厂收购工作也终于落下帷幕。

虽然过程中有点麻烦,但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还是有惊无险最终拿下了。

正如王天孝所说,这个砖瓦厂不仅仅是砖瓦厂的问题,他其实背后还有个更重要的点,那就是砖瓦厂占据着清泉镇唯一的水源地。

没了水,任何大制造业都无法开展。

水在制造业中几乎就是血液的作用。

既要充当原料,又要充当动力,还要负责冷热循环交换等等。

缺乏水,就相当于摁住了工业的头颅,扼住了咽喉。

现在收购了砖瓦厂,发展的好自然好,如果没有发展好,到时候不管将砖瓦厂改成任何项目,这个水源都是非常有利的资源。

这种认识,如果不是王天孝这种人,一般人这个年代根本就意识不到。

就连张文远都不是很明白,更不用说其他人了。

收购好之后,便是面临着整改了。

一个国营的老厂子,没有经过改制,里面的问题多得几乎难以数请。

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方面,都需要做很大的改善。

本来王天孝最近在收割药草,已经非常忙了,但张文远还是要拉着他一起处理砖瓦厂的问题,他也推脱不开,只能和他一起想办法解决。

不过,王天孝建议将武平调整到这里,暂时负责车间管理。

预制场交付给副厂长管理就好。

反正预制场经过几个月的调整,如今已经非常稳定,每个月的净利润有十几万,王天孝也能分红两三万元。

张文远这个姐夫,开拓不足,但是守成很不错。

而且他还有个很大的优点,那就是执行力超级强。

很多人理解的执行力就是将领导交代给自己的事情完成就好。

其实远远不够。

真正的执行力,不仅要完成任务,而且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一丝不苟的完成。

三个重要因素,缺一不可。

若是打了折扣,那肯定就不能叫执行力了。

人和人之间差距并不大,尤其是工作之后的能力。

之所以慢慢会被拉开,有的人做了领导,拿了高薪,而有的人做了一辈子,或者人到中年了还是员工,就是因为在日常的一件件小事情里,没有做好。

在领导或者公司的评价体系里没有得到较好的分数。

不管任何行业,最终能获利的都是优秀的那份子,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对于砖瓦厂的整改,王天孝提出了他的一些建议。

他通过观察,发现砖瓦厂其实占地面积还是挺大的,应该有四五百亩地。

但其中三分之一的地基本被荒废了。

而剩下的三分之二,只有一小部分是砖瓦的窑,机器设备,以及仓库。

其他大部分都是堆放的各种垃圾。

包括废旧的机器啊,没有做好的砖土胚等等。

反正就是乱七八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