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万世不息!280(2 / 2)

“因此,许多人误以为儒家就是中土的根,尊崇儒家就是尊重祖先,但实际上,儒家一派之言怎能成为应对一切的永恒真理?唯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试金石!孔夫子当年自称周游列国,着就儒家典籍,其实他的足迹不过涉足两三个州郡,一家一人的见解又怎能普适天下呢?”

“在我看来,治国之道应随时代变迁!统治者应是世间最勤奋之人!某些思想仅能作为借鉴,否则,就无法孕育百家争鸣的思想氛围,只会导致独断专行!”

“故此,父亲您所说的那些伪传统儒家主张,我这个儿子是不屑一顾的,这并不能成为我不推广简练服饰和便利发型的理由。”

朱林直视朱元璋,一字一顿。

朱元璋深思熟虑着他的话语。

铁花宋倩等人起初仅是随意倾听,到后来却慢慢抬起下巴,惊讶地凝视着朱林。

要知道,

这番言论,即便对这些女性来说,也是惊世骇俗,更何况那些儒学大师和学子们。

朱元璋陷入了沉寂。

因早年的经历,他信奉佛教多于儒家。

然而,

虽然佛教教义有利于个人修养,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社会稳定,但若广泛推行,百姓真的佛性十足,平心静气,接受天命,做事也会愈发懈怠,不久社会就会陷入停滞,这与朱元璋构建盛世大明的愿景背道而驰...

这些事物,他作为炎帝,接触的智者多了,探讨的奥秘多了,朱元璋的视野也变得辽阔无垠。

尽管他内心并不倾向于那些口若悬河的文士,但他深知要在大明这片奇幻土地上矗立起辉煌的秩序,并长久保持安宁,唯有倚仗儒家的智慧之道。然而,无人像朱林那样,对儒学进行过犀利的剖析与辩论。

毕竟,环绕朱元璋的智者多为儒门弟子,就算察觉到儒学的局限,也不会如朱林一般,从王权治理的高度对其进行不留情面的批判。

否则,岂不是自断生路?

那些儒学大师们,还指望凭借这些学说在帝王之前求得一席之地呢。

此刻,朱元璋聆听着朱林的话语,陷入深深的沉思。

朱林见父亲被触动,微笑着说:“父亲,世界本就多元,企图用单一理念统治一切者,都将消失无踪。诚然,在当前我们的工艺尚且落后时,治理民众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统一他们的思想,或把他们纳入某种狭小的秩序之中,人性得以约束,自然不怕动荡。”

“但随着工艺与各种思想的繁荣,您应当明白,为了国家永葆活力,必须确保新思想的源源涌现。一个缺乏思考者的国度终将消亡!”

“诚然,有些思想确实有害,对那些威胁江山社稷,内外勾结,乃至伤害百姓的邪思,需要管控。但对于其他有争议的理念,应在特定场所深入研讨,并让百姓参与其中,真理越辩越明,唯有如此,才能激发百姓的思维活力。”

“哲人只会诞生于民间,而非皇权之内!”

“假如一味遵循儒家教诲,将百姓驯化为温顺的羔羊,诚然,这对于王朝初建的数十年,乃至百年有利,甚至可以开创盛世。然而,一旦步入平庸或是衰败,百姓失去创造力,无法为萎靡的王朝注入新思维与行动力,最终,王朝依然难逃消亡的命运!”

“唯有建立一套保障百姓言论自由,思想独立的制度,才能真正让全体民众投身于解决王朝发展中遇到的各种挑战。只是,最后做决定的,或许是居于高位之人。”

“如若缺失这样的制度,到了王朝的中后期,统治者沉迷享乐,忽视民众疾苦与现实问题,听不到人民的声音,又如何维系王朝的中心呢?与人民脱节,便是亡国的开端!”

“而在儿子看来,那位洪武大帝若想铸就永恒的辉煌帝国,并让这份荣光持续流淌,就必须拥有挣脱陈规的胆识。否则,即便洪武大帝能统治数十年,民众也能安居乐业,然而一旦懦弱昏庸的君主继位,想要维系一切的美好,几乎是天方夜谭。恐怕不过百年,这个王朝便会衰败,远远落后于世间其他国度,那时,消亡的不只是帝王,更是信赖帝王的万千子民!”

“所以我摒弃传统的束发,穿上自我定义的衣裳,那些自命不凡的文人吃饱了撑着,与我何干?若他们触怒于我,我将不惜数十万白银,雇佣秘探揭示他们的丑陋,公之于众,看看到底谁才是真正无颜面对世间之人!”

朱林起身,慷慨激昂,话语令在场所有人都屏息凝神地望向他。朱元璋惊异不已,他从未料到,儿子对治理国家竟有这般深邃的洞察。

他登基仅十余年,尚无法完全断定朱林所言是否对帝国有益,但数月前朱林提及的王朝循环法则,他已然心领神会。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