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民本思想,关系天下37(1 / 1)
“能否具体一点吗?”周公问道。
“还记得为了伐崇,昨天说的《五子之歌》那八个字,我看到的最早出处来自《尚书》。”杨启源说道:“儒家最主要的是民本思想,这思想在我们社会当中,可以说从商周之际一直到现在都存在。我们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都非常推崇民本思想。例如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现在也有‘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嗯,这是很重要的思想,等取代商之后,吾要制定礼乐文化和制度,为中华文化打下基石。”周公说道:“到时,我们可以好好探讨一下。”
“好的。”
“不过,到时吾有的是时间忙,君父因为前些年被囚禁在羑里身体不好;到时是兄长发接君父的班,他可以专武事,吾可要内政外交都管。”周公说道。
“就算到时发公子不专武事,周公仍要管。既然已经当家了,还能眼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可不是周公应有的品格。”杨启源说道。
“君父曾经问过姜太公该怎么办才能使天下归心呢?当时太公就说:‘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揎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
ti将翻译打到屏幕上: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所共有之天下。能同天下人共享有天下利益的,就能够得到天下;而独占天下利益的,就会失去天下。
“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者,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
天有四时,地有财富,能和人们共同享用的,就是仁爱。仁爱所在,天下百姓就会归附他。免除人们不必要的死亡,解决人们遇到的困难,解救人们的灾患,救济人们的危急,就是德行。拥有德行的人,天下百姓就会归附他。和人们同忧同乐,同好同恶的,就是道义。道义所在,天下百姓就会归附他。人们都厌恶死亡而希望活着,喜欢德行而追求利益,能为天下百姓谋利的,就是王道。奉行王道的人,天下百姓就会归附他。
“我记得以前看过一部电视剧,到最后,皇帝对梅长苏抱怨道:‘萧景禹动不动说天下,天下,你说这天下是朕的天下还是他萧景禹的天下?’当时,梅长苏就反驳说:‘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若无百家,何来天子?若无社稷,何来主君?’,我当时想知道这句话的最早出处,没想到那么早,难怪孟子会有民贵君轻的思想。”
ti笑着说道:“所以,中国就没有提出政治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