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阴阳和合,调理身体48(1 / 1)
“嗯,中医看病首先要望诊,而望诊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辨阴阳,看一个人是阳性还是阴性体质,病是阳证还是阴证,其实看人的形声色等,判断阴阳是否平衡。在他们眼中,人群中除阴阳平衡的健康者之外,大体有三种人:阳盛阴虚、阴盛阳虚、阴阳两虚。”ti讲解道。
“中医里面讲的阳和阴分别指什么?我们为什么几千年来把他作为诊病治病的依据?”杨启源问。
ti继续讲解道:阴阳在中医里面很明确:请容我打个比方来说明,在中医眼中,每个人都像一口下面烧火、上面装水的锅,下面的火就是阳,上面的水就是阴。
阳指的是人的能量,相当于汽车的汽油、发动机系统;阴指的是制约、抵消人能量的因素或物质,相当于刹车系统。
如果从营养学的角度看,阳来自酒肉、主食这类食物以及阳光,阴来自蔬菜、水果(少部分阳性蔬菜、水果除外)、水以及睡眠等。只有这两类菅养平衡,人才能阴阳平衡,身体才能健康。否则,能量过剩或不足,都会出现阴阳失衡的情况发生。”
“过剩会怎样?不足会怎样?”
“能量过剩所致的过热会导致炎症,能量不足或能量通道阻塞导致的过寒,也可能会导致其他症状,包括炎症。同样是肺炎,就有热证和寒证之别,如果是寒证,再一味地用寒凉药物消炎,就会更加阳虚,病情就公加重。
阳盛阴虚,就相当于锅底的火太大,水很快会烧开,甚至耗干,水蒸气会往上冒。这人一般身体较壮,气足声高,脸色发红,昂首挺胸、性格开朗、喜欢交往;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类似于水蒸气指标较高;夜里睡着之后出汗,所以《黄帝内经》讲阴虚盗汗。
阴盛阳虚,相当于锅底的火太小,水烧不开,能量不足、精力和身体动力不足、心情抑郁、不爱交往;夜里睡觉不出汗,但白天一活动就出汗。
治病的基本办法之一就是平衡阴阳,阳盛阴虚的适当滋阴,而阴盛阳虚的适当补阳,从而让人阴阳和合,身体康复。”
“那阴阳两虚呢?”
“阴阳两虚既有阴虚又有阳虚,称阴阳两虚,其主要表现为;既怕冷又怕热,冬天特别怕冷,夏天又特别怕热,这是阴阳失调或阴阳两虚之体质。阴阳两虚进补宜采用阴阳并补,养阴温阳和滋阴壮阳等补法,这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那与五脏六腑有何联系呢?”
“当人体生病时,中医通过调节脏腑气血阴阳的平衡来治疗疾病。例如,当患眼病时,中医会根据肝脏通于目的关系,选用治肝脏的药物进行治疗。同样,当患鼻病时,中医会根据肺脏通于鼻的关系,选用入肺经的药物进行治疗。此外,全身上下、左右、内外、脏腑、四肢、五官之间的联系通路,主要是通过“经络”来实现的。经络是中医对人体内部气血运行的通道的描述,它们像一张无形的网,将人体的各个部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在五脏的主管下,人体的气血、津液在经络中运行,传递着各种生命信息和生命所需的物质。这种运行不仅维持了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还使得人体能够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作出迅速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