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儒家五常,大智若愚101(1 / 1)
笑过之后,ti讲解:后来我们将被称为儒家五常的仁、义、礼、智、信分配在方位东、西、南、北、中,和五行木、金、火、水、土搭配,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最核心的因素。正如三字经所说:“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我们将这五常与五行搭配,即:
木主仁,仁者爱山,山上如果有水的话,就会有树木生长。金主义,有句成语叫做:“义结金兰”就是说朋友间情投意合,进而结为异生兄弟或姐妹,称结金兰(契若金兰)。之所以如此之称,就在于是“二人同心,其利断金”,而彼此的言语相投,思想感情一致,故其“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芳香如兰花一般宜人。所以东汉末期就有了“桃园结义”,流传至今。
火主礼,古代礼仪庆典活动都是用火来主持祭祀的。
水主智,智者爱水,水可以滋润万物,却不与其争长短。真正做到上善若水。
土主信,方位在中央,也就是说,人无信而不立,没有诚信就没有立身之本,还好意思站在土地上吗?
这告诉我们,古人求学是用仁做基础,有了仁以后你才可以去求智,仁先智后。正如《弟子规》所说: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要求你显仁藏智,把智藏起来,把仁显出来。意思就是说你一定根基要正,重视个人的品德修养,然后才去求知识。因为有德才有才,如果有才无德的话,将来对社会的危害更大。
但凡大智慧的人,通常懂得把智慧藏起来,让人感觉你这个人很仁慈,很可亲,然后他就会亲近你,就会相信你,在这个时候,你把话说出来,很自然他就接受了。虽然看起来好像很迟钝,实际上才是真的聪明,正所谓大智若愚。有大智若愚,必须要同时想到有大就有中,就有小。所以“大智若愚”这一句话要把它变成三句话“大智若愚”、“中智若智”、“小智若巧”,当然后面那两句话是找不到的,因为古代不像现代这么方便,可以一写几千个字,一印几万个字,因造纸印刷有限,必须到达一字千金的地步。通常是浓缩就是精华,所以把三句话汇成一句话叫做“大智若愚”。
那中智慧的人呢?看起来很有智慧,一个人只要被人看出来有智慧,那最多就是中等智慧而已。很多人喜欢显示我有智慧,这个人修养也是不够的。
小智慧会让人觉得看我多灵巧,反应有多快,机灵的不得了,什么都看得懂,实际上离大智慧差得太远。所以,先贤并不认为敏锐就是上佳,敦厚博学的人一定是深藏不露的,那才是具有大智慧的人。
文王点点头,说道:“看似聪明、灵巧的人其实并不一定具有大智慧的人,比如帝辛,尽管力大无穷、反应灵敏,但他如夏桀一般残暴,不懂得‘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道理,迟早会被取代。”
杨启源听到这,笑着说:“难怪我听别人说,爱耍小聪明的人通常缺乏大智慧。”
ti讲解:因为小聪明往往是指在某些小事情上或枝节方面显露出来的聪明,但这种聪明多损伤大局或不利于长远;而大智慧则不同,他注重长远和全局的利益,能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找到根本的解决方案,追求长期的成功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