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白狼山激战137(1 / 1)

白狼山战场上吕布身骑赤兔马,犹如战神降临人间。他挥舞着手中的方天画戟,所过之处,敌人纷纷倒下。他的气势如虹,无人能与之抗衡。吕布一边冲锋陷阵,一边在心中回想自己在后世学习到的历史知识。其中,五胡乱华这段屈辱的历史让他记忆犹新。这一历史事件让他对异族充满了愤恨和蔑视。此刻,他仿佛被一股强大buff所加持,心中燃起了熊熊怒火。

他的眼神变得锐利而坚定,面对前方的异族,他仿佛是嗜血的狂魔。方天画戟在他手中舞动得越发凌厉,每一次的“横扫千军”都如同一道天雷划过天际,将成片成片的异族胡人击飞出去。以他为中心,周围十米范围内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够幸存下来。

就在这时,吕布怒喝一声:“一骑当千!!”他的声音如同惊雷般响彻战场,震耳欲聋。与此同时,他胯下的赤兔宝马似乎感受到了主人内心的愤怒与决心,它的前蹄高高扬起,然后狠狠地从高处落下。

吕布将全身所有的力量汇聚于手中的方天画戟之上,并借助赤兔马由上向下带来的巨大惯性,顺势将方天画戟竖直向下劈砍。刹那间,只见方天画戟绽放出耀眼的光芒,带着无坚不摧的气势,仿佛要劈开天地。

只听得一阵轰鸣之声响起,方天画戟如同一把割裂虚空的利刃,带着无与伦比的威势,猛然挥出。刹那间,一道巨大而耀眼的银色刀芒从戟尖喷涌而出,宛如一轮璀璨的明月,照亮了整个战场。随着刀幕一路划过,无数的胡人被击飞在空中,他们的身体在半空中支离破碎,鲜血和碎肉四处飞溅,场面异常惨烈。吕布正前方,整个战场被轰出了一道宽十米,长达百米的真空地带,所有在这条路径上的敌军士兵都化为了齑粉消失的无影无踪,原本密集的胡人大军,此刻也变得稀疏起来。

在这一刻,吕布所展现出的无与伦比的威猛与霸气,让吕军的所有人如同打了鸡血般兴奋不已。而他带给乌桓军的则是绝望和恐怖,异族胡人们惊恐地看着眼前这位不可战胜的敌人,他们大喊着“天神!那人是天神!不可战胜的天神!”胡人的士气瞬间崩溃,开始四散逃窜。

吕布身后的诸将们目睹了这一幕,心中涌起了一股强烈的敬畏之情。他们从未见过如此恐怖的实力,这位天下无双的丞相竟然能够以一己之力斩杀如此多的敌人。他们纷纷受到了鼓舞,士气大振。吕布军的士兵们挥舞着手中的兵器,发出阵阵呐喊声,向敌人发起了更为猛烈的攻击。

张辽、赵云、黄忠、张合等将更是杀红了眼,他们带领着作为先锋部队的一万雷霆军像是一个巨大的箭头跟在吕布身后向着敌军中军就冲了过去。这些将领们身先士卒,奋勇杀敌,他们的勇气和决心同样也感染了身后的每一名士兵。在他们的带领下,吕布军如同汹涌澎湃的潮水一般,向敌军涌去。一路上,刀枪不入的雷霆军就像一阵黑色风暴,所过之处,敌人纷纷倒下,毫无还手之力。这支钢铁之师仿佛是从天而降的天兵,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而来。异族胡人们从未见过如此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铁骑。他们挥舞着弯刀,企图抵挡住这股黑色洪流的冲击,但他们的弯刀打在铁甲上,只能留下一道道白痕,无法造成任何伤害。相反,雷霆军手中的马槊却能够轻易地穿透他们的身体,将他们刺成刺猬。蹋顿本是草原上的勇士,但当他看到那支黑甲铁骑离自己越来越近时,心中的恐惧和慌乱被无限放大。他瞪大了眼睛,脸上露出惊恐的表情。他意识到,敌军的这支铁骑比他想象中的还要强大得多。面对这样一支无敌的军队,他已经失去了抵抗的勇气。于是,他毫不犹豫地调转马头,想要逃离这场噩梦。但此时的蹋顿已是插翅难逃,因为黄忠早已在战场中瞅准了敌方头戴金冠的主将的位置。只见黄忠弯弓搭箭,动作一气呵成。随着一声弓弦嗡响,一只铁箭如同闪电一般划过天空,直直朝着蹋顿射去。这一箭犹如一道流星,带着无尽的威势,瞬间穿透了蹋顿的头颅。百步穿杨!蹋顿惨叫一声,从马上坠落下来。他的眼神中充满了绝望和不甘,或许到死都没有想到自己会败得如此彻底。蹋顿的死讯迅速传遍了整个战场,乌桓军队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原本士气低落的士兵们开始纷纷逃窜,他们的防线瞬间崩溃。与此同时,吕布的军队趁机发起了全面攻击。吕军从白狼山顶自上而下冲锋,利用地势的优势,不断给乌桓军队造成巨大压力。乌桓军队节节败退,伤亡惨重。这场战斗持续了不到半个时辰,乌桓军队的尸体铺满了山坡,鲜血染红了大地。吕布的军队则以惊人的速度取得了胜利。此役过后,向吕布投降的胡人、汉人多达二十余万人。这场白狼山之战也成为汉人击溃胡虏的关键一役。

白狼山战败后,袁熙、苏仆延以及楼班、乌延等人心知大势已去,无奈之下只得逃往辽东,前去投靠公孙康。袁熙等人逃窜至辽东后,却又打起了公孙康所占有的辽东郡的主意。此时,与袁熙一同逃入辽东的还有数千名骑兵,此外还包括乌桓单于乌延、苏仆延等人。袁熙见自己仍拥有数千兵马,遂与部下商议道:“如今我们进入辽东,公孙康必定会召见我们,届时我们可趁此机会斩杀公孙康,夺取辽东之地。”然而,公孙康在得知袁熙等人踏入他的辽东郡时,心中同样盘算着:“若此时不除掉袁熙,难以讨好朝廷。”于是,公孙康预先在大帐外的马棚中埋伏了刀斧手,接着召见袁熙和乌延。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