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据说,二位公子不和100(1 / 2)
世上有一种东西叫做潮流。
人们会倾向于模仿流行的事物,尤其是在大都城流行的事物,比如——咸阳的考试。
郎中三署,能算得上全国前列的培养机构,它的风向就是其余学室的模仿风向。
当月考变为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当文字的季考也在其他地方慢慢推行的时候,这些学室自然开始关注三署的月考。
学室,是培养吏员子弟的地方,他们是秦国未来的文法吏。
当前受到波及最严重的要属内史下辖的其余县城。
它们离咸阳太近了,它们的学室非常乐意紧随上头的做法。
咸阳的大佬都在考试,这一定有它的道理,那俺们也要好好考。
“为什么这月又有考核?”陆拾眼前一黑,“从前不是学完三年才会考核一次吗?怎么现在变成月月都考?”
他深恨自己没赶上好时候,倒了大霉碰上考试改革,考到心痛。
“……考,也挺好的,你不觉得律文用得更好了吗?”向鹰说。
陆拾脸色扭曲:“但我以后想当牛长啊!我想去养牛!”
“学室不培养牛长,若是你以后做了漆县的令史,可以选择经常见一见所辖乡里的牛长。”学室长官带着两人走进来,室内顿时安静下来。
“去年末咸阳传出一物,名纸,听说月考用它才是真的月考。为此,我们县守多次申领上报,这个月总算从咸阳抢、咳,从咸阳领来一批纸,也让你们感受一下三署的氛围。”
看到下面有人不以为意,长官强调:“云阳尚且没有纸呢!我们漆县如果没有县守的努力,你们现在怎么能见到咸阳的纸!”
——
“这一批作坊的纸已经运完了吗?留下足供三署使用的库存了对吧?还有多少地方的申请被暂延了?”赵昌问。
窎说:“公子,我们已经留下了足够三署使用的纸,但……其余的,就算一直不停,也很难全做完申请。”
“只靠一个工坊本就不可能满足那么多需求。”赵昌在心里算数,“不急,按我们的时间安排来,做不完就做不完,能做多少做多少。你带人继续,我去找人看看。”
赵昌边走边问鱼:“母亲近来有联系你吗?”
“没有。”鱼说。
“看来这确实把她难住了。”赵昌叹道。
织妫虽然没有像儿子一样满咸阳乱跑,但她也参与到了造纸事业中来。
起因是赵昌不满意造纸过程中捶捣纤维与研磨纸浆需要纯人力。
他认为这样效率太低,便向秦王提出申请,希望老爹找人研究点东西。
谁知道秦王转手就把赵昌的申请交给了织妫,让她带人搞一份设计图,做点样品。
赵昌一开始完全不清楚秦王的操作,直到他拿到脚踏捶具,把它用到流程里,在某一次和老妈吃饭联络感情的时候,把这事絮叨出来。
织妫一听。
嘶,甚是耳熟啊。
再一细问——
“这,似乎是我让真做的。真做出木样之后,我检验了一遍,然后把它交给王上。”织妫回忆。
赵昌:?
母子俩对一对时间、过程,确信了。
好嘛,他们之间有个大中介。
织妫笑得发髻微晃:“原来那是昌想要的工具,如果我早知道,一定刚拿到王上的要求就想办法把它做出来。”
“……我也没想到他会把这事直接交给您。”赵昌说。
而且完全不知会我们俩,把我们蒙在鼓里。
不愧是你啊,老头。
“……只是,加快研磨的事物,我还没有想到好方法。”织妫开始感到忧愁。 赵昌说:“这事不急,房陵那边有水磨,或许能够参考他们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