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跳灵官181(1 / 2)
旧时,京城的堂会戏开场的仪式表演有多种选择。
大致有“破台”、“净台”、“跳灵官”、“跳加官”、“跳财神”和“报台”等几项。
这些仪式可繁可简,主要看办事本家的政治地位和经济状况而定。
因为凡是举行这几项仪式,都要由本家另出表演费,也就是梨园行所称“彩钱”。
其中“破台”仪式,是属于半夜十二点装神弄鬼的封建糟粕。
不但形式神秘,而且有杀鸡攘血的步骤。
往往搞得血了呼啦的,恐怖气氛十足,以至于为主家不喜,遂消失不见。
与之相反,“净台”的仪式就要好多了。
因为虽然同样是为了除净所有的邪祟,可净台只是以念净台咒为主,没那么闹腾。
最早时的净台仪式,清代演员所扮人物是一位头戴五佛冠,身披大红偏衫、戴白胡须的法师。
登台后念着咒语巡视全场一圈,然后下台即可。
到了民国时期,这种仪式演变得更加吉祥。
因为彼时,“破台”已经完全被“跳灵官”、“跳加官”、和“跳财神”所取代了。
那么“净台”时,往往就由扮演灵官、天官、财神的演员来念咒。
要知道,无论“跳灵官”、“跳加官”、“跳财神”都是以恭维讨好观众为目的的戏曲舞蹈。
无论哪种角色,都是扮相艳丽。
演员会手执彩绸条幅,随着闹台锣鼓的曲牌,边舞边跳,展示条幅,呈现祥瑞,以博喝彩和赏头。
跳完了吉祥,再让这帮神仙来净台。
自然比一个老生演员装扮的老和尚念咒是喜庆多了。
而作为“破台”的替代程序,“跳灵官”无疑是最热闹的群体戏。
因为这出戏最少也需要四位灵官同时上场。
民国时期,“跳灵官”甚至有全班登台的情况。
成为了每年岁末戏班封箱和岁初戏班开箱时,必演的节目。
所谓灵官,其实是道教最崇奉的护法尊神。
道教有五百灵官的说法,最有名的就是“王灵官”。
很多道家宫观的第一各大殿中,镇守道观山门的灵官一般都是这位王灵官。
像传统京剧《混元盒》、《五花洞》、《九莲灯》和《泗州城》,均有这位灵官上场。
尤其是《泗州城》这出戏,风光独最。
戏里当观音召神将降伏水母娘娘时,诸神随左右班首。
红脸的灵官和黑面的玄坛最先鱼贯上场。
与他们为伍的,还有伽蓝、哪吒、青龙、白虎、韦陀、悟空,哪一个都是神通广大的人物。
还有西游记的原文里写到八卦炉中逃大圣,暴走模式大乱斗的时候。
文中说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形,眼看泼猴就要打上灵霄宝殿。
最后就是多亏有通明殿执勤的王灵官出手,才将孙悟空死死挡住。
由此可见王灵官的身份、地位,以及本领之大。
所以这“跳灵官”,从戏份上论,也要压过“跳加官”和“跳财神”一头。
事实上,在民国之前,“跳灵官”甚至是清宫皇室专享的剧目。
道理是明摆着的,既然都当皇上了,就用不着“加官”和“发财”了,也就格外看重灵官的辟邪之能。
据梨园行传说,清宫开场戏,一般通例是八位或十六位灵官登台。
有时遇上节日,就上三十二灵官,甚至上六十四灵官。
此外,清宫还讲究用头路好角跳灵官。
如谭鑫培、汪桂芬、钱金福、杨小楼等。
就连唱旦角的也不例外。
如陈得霖、王瑶卿等,都曾在宫中演戏之前跳过灵官。
可见当年的统治者对这出戏码的重视。
至于民间的堂会戏,因为大家伙儿的追求都差不多。
那是必有“跳加官”或“跳财神”二者其一,或是一并出演的。
跳加官有跳“男加官”、跳“双加官”、跳“女加官”三种表演形式。
服饰与道具是专用的,特制的。
所扮演的人物取材于道教神仙“天、地、水”三官中的“天官”(即上元一品赐福天官)。
因此演员向观众打开的“加官条子”上,写有“天官赐福”、“加官进禄”等吉祥祝词。 故称“跳加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