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章4(1 / 2)

【王桢用了十七年的时间,编写了《农书》,全书十四万字,共十七卷,插图三百零六幅,书中所介绍的机械,工具,多达一百余种】【1】

朱元璋直接感慨道:“这就是个大才!”

出身农家的朱元璋,更能体会到农事的艰辛,农民的不易。

【王桢还有一项重要的发明,那就是继毕昇的胶泥活字印刷术后,发明了木活字印刷术,并制定了木活字的规格,和转轮排字架,并将之编写成《造活字印书法》一文,附在《农书》之后,也成为了历史上记载印刷术的重要史书。】【2】

王桢的孙子听到天幕的话,赶紧起身走到书房,从书架上拿出自己祖父编写的《农书》。

王桢颤巍巍的手,接过孙子递来的书籍,眼里泛起欣慰的神色。

他的心血没有白费。

“客儿,如果有人来求书,就把书交给对方!”

王桢对孙儿交代道。

客儿是王桢孙子的乳名。

他的祖父从他长大后,已经不叫自己乳名了。

一时听到祖父这样喊,再看看他垂老的面容,悲从心起。

“谨记祖父的叮嘱!”

王桢看自己孙儿难过的神色。

安慰道:“世人自古看不起奇技淫巧之人,我这著作能流传于世,就算留名青史了!”

“这可是多少文臣将相,求不得的。”

皇宫里,朱元璋也对这个大才好奇起来。

朝殿下的大臣道:“有谁知道大才王桢的来历?”

殿下的文臣武将面面相觑,他们也不知道王桢这个人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也是第一次听天幕说。

“陛下,臣倒是听过父亲提起过此人!”

一位年轻的武将,站出来道。

朱元璋一看,是自己外甥,李文忠。

他的父亲,就是自己的姐夫,李贞。

“当初在还未投亲陛下之前,父亲带着我相依为命,又逢战乱,四处奔逃,那时饥寒交迫,衣不庇体,感染了疾病,正是王桢对我父子施药,才能保住性命,见到陛下!”

那时候他也有点年幼,再加上生病,所以记忆不清醒,现在想起来,应该就是这个王桢。

朱元璋听到外甥提到过往,一时心有戚戚。

家里至亲,就是在饥寒战乱的环境中没的。

所以,他怎么能不对家里人好呢?

“陛下,王桢还在宣州旌德县当过县令,算起来,也算是咱们半个老乡。”

看到朱元璋沉重的脸色,李文忠轻松道。

“这样算起来,那也是咱们半个老乡!”

突然,一群朝臣争抢道。

其中就有李善长、徐达、常遇春、冯胜、邓愈、胡大海、丁德兴、汤和、冯国用、沐英、赵德胜 耿再成、华高、俞通海、张德胜、吴良、吴桢、曹良臣、吴复、茅成、孙兴祖、廖永安、桑世杰、耿再成。【3】

这些人,都是安徽人。

其中,李善长、徐达、常遇春、邓愈、李文忠、冯胜都是凤阳人。

凤阳是朱元璋的龙兴之地。

朱元璋听到大家这攀亲戚的样子,心情顿时好了,大笑道:“那也算朕的老乡!”

天幕还在继续。

【……王桢在为官期间,生活俭朴,捐俸给地方上兴办学校、修建桥梁、道路、施舍医药,给两地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时人颇有好评,称赞他"惠民有为"。

也继承了传统的"农本"思想,认为国家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的首要政事就是抓农业生产。

……他"以身率先于下"、"亲执耒耜,躬务农桑"。】【4】

朱元璋越听越激动,这简直他理想中的大才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