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皇位更迭326(2 / 2)
当今皇帝旧病复发,病情急剧恶化,太医院众太医束手无策,眼睁睁看着皇帝陛下驾鹤西去。
皇帝陛下在这个节骨眼上驾崩,那他此前为了易储所做的所有努力都将化为泡影。
皇帝陛下驾崩后,皇后娘娘立刻从后宫中出来主持大局。
有朝臣很快就站出来跟皇后娘娘请命,说国不可一日无君,皇储萧均朔孝谨天至、圣德承基、四海属望,理应顺应天命,继承皇位。
此言既出,立刻一呼百应。留在宫中的朝臣中有半数以上都请求立刻将皇储殿下召入宫中,于大行皇帝灵前继位,以定社稷、安民心。
皇后娘娘便顺水推舟,命人出宫去将正在为祖父广陵郡王守孝的萧均朔请入宫中。
在此期间,不是没有朝臣提出异议。他们认为应该首先确认大行皇帝驾崩前是否留下遗诏。若有的话,则该按大行皇帝遗诏的内容选择由谁继承皇位。
这些提出异议的朝臣大多是大行皇帝的心腹重臣。他们其实有不少都对皇帝之死持怀疑态度,觉得此事背后定然另有蹊跷。
只是,从皇帝陛下发病开始,皇后娘娘便将正在上朝的朝臣全都叫到了垂拱殿。皇帝陛下整个的医治过程都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进行。
而且,所有参与医治皇帝陛下的太医的口径也完全一致。他们都认为皇帝陛下沉疴已深,活到现在早就到了油尽灯枯的状态,无论哪天魂归上苍都在情理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根本没有理由去指出皇帝陛下之死另有蹊跷。这些朝臣唯一能做的,就是完成大行皇帝生前极力想推动的易储之事。
这不仅是为了大行皇帝,也是为了他们自己的身家性命。这些人中有不少都是攻击萧均朔皇储之位来历不正的排头兵,早就站在了萧均朔的对立面,如果任由萧均朔坐上大齐皇帝的宝座,那他们接下来的命运可想而知。
而且,这些朝臣对大行皇帝十分有信心。他们认为以皇帝陛下的天纵之资和无与伦比的运筹帷幄之能,定然早就对这种最糟糕的情况有所准备。留下遗诏,是他们能想到的皇帝对此最有效的应对手段。
但让这些朝臣心灰意冷的是,从他们提出确认大行皇帝是否留下遗诏,一直到皇储萧均朔应召入宫,都没有人站出来端出遗诏。
而大行皇帝的心腹太监窦德,这位最有可能手握遗诏之人,在皇帝驾崩后就直接不见了踪影。与他一起不见的还有一直待在宫中为大行皇帝侍疾的简郡王萧均衡。
注意到这些情况的朝臣,心直接凉了半截。最有可能出来跟皇储萧均朔分庭抗礼,争夺皇位的人都不见了,这场斗争似乎已经没有继续下去的意义了。
在萧均朔入宫之后,再也没有人继续对皇位继承人的身份提出质疑。而唯一能左右局势的韩相始终保持沉默,任由事态发展。
至此,局面完全被皇后娘娘一方所掌控。就连被停职在家的礼部尚书裴文则也被皇后娘娘紧急召入宫中,负责同时处理大行皇帝的丧事和新帝登基的仪式。
礼部官员在宫中女官的协助下着急忙慌地准备好了灵前即位所需的一应物什。
万事俱备,只等萧均朔在皇后娘娘和一众朝臣的见证下,完成即位仪式。
而就在此时,此前莫名消失的大太监窦德却又突然出现。他的到来让现场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皇后娘娘一方对窦德满心戒备,恨不得立刻杀他灭口。而保皇党们死寂的心却随着窦德的到来又重新跳动起来。他们都期待着窦德能拿出命简郡王萧均衡继承皇位的遗诏,在大行皇帝灵前宣读,实现绝地翻盘。
不过,窦德到了大行皇帝灵前之后,却什么也没说,也没拿出所谓的遗诏。
他只是恭敬地给大行皇帝磕了三个响头,接着极为仔细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服饰。而后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小的白瓷瓶,打开之后仰头将白瓷瓶中所装之物一饮而尽。
仅仅三息过后,窦德就面色平静地倒在地上,与世长辞。
皇后娘娘盯着窦德的尸身看了良久,最后轻叹一口气,吩咐身边人将其厚葬。
在这个小插曲过后,萧均朔终于在所有人的见证下,于大行皇帝灵前即位,完成了储君到一国之君的身份转变,也成为大齐开国以来的第五位皇帝。
接下来,新帝要先为大行皇帝治丧,并按照惯例为大行皇帝守孝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