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高呈身份187(1 / 2)
宪郡王夫妇壮烈殉国,极大地刺激了北境三州的边军和百姓。在他们心中,宪郡王夫妇与那些在京都过好日子的达官显贵不同,是真正将百姓放在心上的。
可这么好的人,却被该死的北漠人给害死了。北境的军民因此更加团结,也更加坚决地投入到抗击北漠的斗争中去。这是本想除去宪郡王夫妇来打击大齐军民士气的北漠人所始料未及的。
宪郡王夫妇遇难的消息传回新京后,满朝皆惊,顺宗皇帝痛心不已。
朝中不少官员群情激奋,喊着要为宪郡王夫妇报仇雪恨。哪怕此时因为连年大战,大齐的国库、兵力已经捉襟见肘,也要挤出一些给北漠还以颜色。
但是,与此同时还有另外一股声音出现在朝堂之上。他们认为皇子殒命战场有损大齐威严,此事最好低调处理。而且,北漠说不定猜到大齐要报复他们,已经设好局等他们往里钻了。
双方各执一词,吵得不可开交。
最后还是因受了刺激而卧病在床的顺宗皇帝拍板,要求北境边军暂且保持克制,莫要冲动行事,等到时机成熟再与北漠人算清楚这笔账。
而这样一来,就只能委屈宪郡王夫妇了。顺宗皇帝心中有愧,便大肆封赏了宪郡王夫妇留下的孤女,赐她郡主之位,除了让她继承宪郡王的封地外,还额外再赐予了一郡之地作为她的封地。
因为她年纪尚幼,顺宗皇帝便做主让成婚后一直无子的九皇子夫妇,也就是如今的大齐帝后,抚养她长大成人。
所以,实际上她才是第一个在当今帝后膝下承欢的孩子。再加上她本人玉雪可爱、天资聪慧,自然而然地与当今帝后形成了深厚的感情。
今上即位后,也没有因为她不是自己的亲生女儿而对她有失偏颇,直接将她封为了昌邑公主。
拥有一大片富饶的封地,又得帝后宠爱,昌邑公主在大齐皇室之中的地位甚至高过一些普通郡王。
更重要的是,昌邑公主自幼由皇后娘娘亲手教养长大。当今皇后出身相府,幼承庭训,德容言功出类拔萃不说,还博学多才,尚在闺阁之中时她的才名便传遍新京。
昌邑公主本就资质上佳,再得到如此优秀的皇后娘娘将一身才能倾囊相授,不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却也是皇室宗亲中出类拔萃的人物了。
她虽然碍于身份不便参与政事,但却一直致力于济贫扶弱。她每年都会把自己封地的产出拿出至少一半来资助新京以及附近州郡之中的慈幼院。
为了让慈幼院里的孤儿们有一技之长,昌邑公主还自掏腰包在慈幼院附近设立百艺学堂,除了供慈幼院的孩子们读书习字外,还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到刺绣、扎染等等各种活计。
昌邑公主的这些善举被百姓们看在眼里,她的菩萨心肠也被无数人所称颂。因为她,大齐皇室在民间也得以挣得不少脸面。还有很多官宦世家的女子把她视作值得一生追随的榜样。
这样一位身家颇丰、人品上佳的皇室公主,自然不缺拥趸和仰慕者。
但司州高氏是唯一一个敢公开上书求娶昌邑公主的世家大族。
司州高氏此举可谓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们就是看中了昌邑公主在皇家乃至民间的影响力。如果将昌邑公主迎入府中,走了几十年下坡路的司州高氏也就有机会止住颓势,东山再起了。
与此同时,司州高氏主动与大齐皇室公主结亲,也打破了自顺宗朝以来,世家大族与皇室之间泾渭分明的状态。有他们在前面顶着,自然会有一些心思浮动的世家选择与皇室接触。如此一来,世家大族内部不再是铁板一块,这对大齐朝廷而言是一桩大好事,可以让政令的推行少去很多阻力。
因此,司州高氏求娶昌邑公主,无论是对高氏自身,还是对大齐皇室都有益处,算得上是双赢。这对刚即位不久的当今皇帝而言有着不小的吸引力。
当时,大齐与北漠连年大战,国库空虚,民生凋敝。世家大族之中,除了少数见识长远的世家不遗余力地支持北境军民外,多数的世家大族都选择置身事外。
当今皇帝即位之后,便一直想办法推那些世家大族一把,让他们也为北境的战事出钱出力,但效果却始终欠佳。
司州高氏在这种节骨眼上提出希望尚公主,其会产生的影响是足以破局的。由不得当今皇帝不心动。
但昌邑公主毕竟是他和皇后一手抚养大的,若是不问她的意愿就把她推出去,他也于心不忍。
所以,帝后便将昌邑公主召入宫中,询问她是否愿意嫁入司州高氏。 没想到,昌邑公主有备而来。她直言,她此前去北境祭奠父王母妃的时候,曾经路遇司州高氏的少族长,两人一见倾心。不论是出于皇族利益,还是自身感情,她都愿意嫁入司州高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