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紧急会议(1)244(2 / 2)
“最初阶段,系统并未进入仪器,而是游离于秦思筠2米左右的空气中。利用安装在检测仪器之外的量子探头,我们准确捕捉到了系统发出的空气波动,从而锁定了系统的具体未知。然而由于系统处于隐身状态,我们并无法具体观察到系统的具体形象。
接下来,我们通过调整扫描探头的频率,发现系统似乎可以完美地避开高能射线和光谱分析,但可以在次声波及微波段的交叉点捕捉到了其模糊的轮廓。我们猜测,这种隐身原理可能涉及到了高维度的空间折叠技术或是量子隐形效应,使得系统在三维空间中实现了近乎完美的隐匿。”
顾景瀚身着白色实验服,手持激光笔,对着屏幕上的数据和图片侃侃而谈,神情专注而自信。他的动作流畅自然,每一个手势都带着明确的意图,引导着大家的注意力。随着他的讲解,系统的神秘面纱正在缓缓被揭开。
“之后,根据系统的飞行轨迹,以及系统在飞行过程中引发的空气分子在系统周围的异常流动变化,我们猜想,系统可能采用了反重力推进或者利用空间曲率驱动的飞行方式,这些猜想都远远超出了我们现有的物理框架。至于能量耗损,根据系统所在空间周围的能量变化,我们推测它可能利用了某种高效能的零点能转换技术,实现了极低的能耗比。
在我们针对系统展开扫描工作的初始阶段,出于防止被系统觉察到异常的考虑,并未启用其他高功率的扫描手段,只是巧妙地将自身伪装成从仪器中泄漏出来的微弱辐射波动。如此一来,所得到的数据和结论自然相当有限。”
顾景瀚在电脑上轻敲几下,调出系统的行动轨迹以及量子探头发射的射线分布图,手中的激光笔如同他的指挥棒,在屏幕上划出一道道明亮的光线,将系统和射线的位置分析清晰地呈现出来。
“然而通过观察系统的运动轨迹,我们注意到它似乎对各类光波射线的扫描表现出明显的抗拒情绪。于是乎,我们不禁猜测这或许正是该系统内置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既能有效隐匿自己的行踪不被外界发现,又可防止因遭受过量辐射干扰而导致系统运转失常。
不过随后发生的戏剧性一幕,则让上述结论愈发偏向于前一种可能性。令人费解的是,系统毫无征兆地急速冲入了扫描仪器内部的检测区域,并在距离秦思筠头部仅约 5 厘米处徘徊游动、举棋不定。面对这突如其来且充满神秘感的奇特举动,我们当机立断决定抓住机会,充分借助现有设备对该系统展开一次全面深入的扫描行动。”
说到这儿的时候,顾景瀚不由自主地停住了话语声,稍稍沉默片刻后,方才接着往下叙述事情经过。尽管此时此刻他说话时的语气依然保持着平静与沉稳,然而那略微加粗加重的喘息气息以及闪烁着明亮光芒的眼眸,却将其内心真实情绪暴露无遗——显而易见,他仍然陶醉于刚才成功完成对整个系统展开全方位深度扫描一事所带来的喜悦与激动之中难以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