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4章 商议通商1032(2 / 2)
散朝之后,拓跋崇返回驿馆,这次使团不仅是来商谈恢复通商,还要此谈成之后购买大量细盐回去,只不过他们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供应宗室。
同时,拓跋晃还交代了,希望宋国不会再将细盐卖给普通商人,而由朝廷负责,因此,拓跋晃特意建立了司盐局,由宗室成员全权负责,绝对不允许那些贵族染指。
没办法,盐的利润太大,而且魏国是不会让普通百姓吃上细盐的,虽然宋国百姓可以吃到细盐,但是宋国可以产出细盐,价格当然要低很多。
哪怕魏国以很低的价格从宋国购买细盐,魏国也会高价出售,而这个价格,也只有富人才可以买得起。
“殿下,今日我们去商会看了,盐的价格和以往没有变化,以此推测,宋国细盐的供应很稳定。”
宋国之所以有稳定的细盐供应,原因很简单,宋国现在有十处盐井,处在宋国各地,也就是说,除了相州,其他地方基本不用从其他地方调盐,尤其关中,凉州和夏州都有盐池。
这里的盐就是后来和赵宋对峙的西夏产的青白盐,经过加工成为细盐。
拓跋崇得知宋国细盐并不缺乏,而且供应稳定,这就意味着,可以想办法从那些盐池拿到细盐的提炼方法,然而他也知道,盐池是宋国重中之重,必然重兵把守,而且盐池周围都有无人区,以防有人贩卖私盐。
宋国严格控制,私盐绝对不允许出现,在宋国贩卖私盐也赚不到多少钱,还要担着极大的风险,毕竟,《宋律》规定,贩私盐者,杖责五十,发配远地,并不得赦免。
意思很简单,贩卖私盐,要被杖责五十,然后发配,就算有大赦天下,都不能赦免贩卖私盐者。
盐是宋国最重要的日常用品,所以控制极为严格,而且,价格由朝廷规定,不允许私自提高或者降低价格。
这些对于拓跋崇来说都可以借鉴,很快,其他人陆续回来,将宋国已经有关律法都弄清楚了,虽然魏国也控制粗盐的贩卖,但是那并不掌握在朝廷手中,掌握在少部分贵族和世家手中,如今细盐,拓跋晃不会再让那些人染指。
至于那些人手中的粗盐,就让他们自己头疼去吧。
第二日,在商会的会客厅,拓跋崇和余澋还有黄金会面,商议通商事宜。
刘义隆不反对,也就是说可以商讨具体细节。
余澋作为户部尚书,态度十分强硬,只答应对魏国商人开放洛阳和长安两处,至于邺城,只收魏国货物换纸币,并不对魏国开放交易。
没办法,拓跋崇只能同意,随后,黄金开始说起价格问题,很明确,魏国不会得到任何优惠。
拓跋崇没有异议,随后,拓跋崇提出,希望宋国在细盐方面只和魏国朝廷对接。
余澋很爽快的答应了,原因很简单,魏国朝廷控制细盐,肯定会引起贵族不满,就让他们互相伤害吧,反正卖给谁不是卖。
最后,余澋和黄金呈上奏章,刘义隆批示,宋魏两国恢复了通商。
</p>